財稅預算與分配公義

台灣所得分配日益惡化,租稅雖非改善所得分配唯一或最後工具,卻是不容忽視的議題。

背景說明

賦稅改革是近年來廣受各界關注的議題之一,惟其改革進程,一直是議論最多,卻是落實最少的一項改革工程。其間因素盤根錯節,有源於稅制本身設計不當者、有源於特定歷史條件者、有源於特定社會團體抗拒者、更有源於主政者的諸多政治考量等,在這些林林總總因素干擾下,台灣稅改工程,始終跨不出大步。

近年來,政府雖陸續推出租稅改革措施,但都未能消除長久以來租稅制度扭曲不公的現象,包括:租稅負擔過度向薪資所得者傾斜,勤勞工作者涓滴歸公,成為稅收最主要來源,其它所得卻輕稅或可以各種方式避稅;租稅負擔偏低,政府面對龐大赤字,不得不擴大舉債規模,形成世代不公義。

活動照片

  • 左起陳添枝、劉兆漢、劉遵義、余範英、何志欽、葉萬安

    左起陳添枝、劉兆漢、劉遵義、余範英、何志欽、葉萬安

  • 左起胡勝正、何志欽

    左起胡勝正、何志欽

  • 華而誠

    華而誠

  • 左起華而誠、邱正雄、胡勝正、何志欽

    左起華而誠、邱正雄、胡勝正、何志欽

  • 2015分配正義新詮釋下的發展與規劃座談會

    2015分配正義新詮釋下的發展與規劃座談會

  • 左起何志欽、余範英、華而誠、葉萬安

    左起何志欽、余範英、華而誠、葉萬安

  • 左起華而誠、邱正雄、胡勝正、何志欽、余範英

    左起華而誠、邱正雄、胡勝正、何志欽、余範英

相關文章

國際碼頭工人協會(ILA)與美國海運聯盟(USMX)今日稍早表示,美國碼頭工人與港口營運商已達成暫時協議,將立即終止導致美國東岸與墨西哥灣沿岸海運停擺3天的罷工。根據外電,不願透露身份的知情人士表示,美國海運聯盟在談判後提出了在6年內加薪62%的合約內容,儘管仍低於ILA提出的77%,但已較先前提出的近50%高;暫時協議達成後,近45,000名碼頭工人將重返崗位,主合約則暫時延長至2025年1月15日,屆時再解決所有未決問題。

國際碼頭工人協會(ILA)29日表示,美國東岸和墨西哥灣的港口將自10月1日起進行罷工,其目的為要求資方減少投資碼頭中的自動化設備,並且增加工人薪資。根據摩根大通估計,若罷工發生單日經濟損失最高恐達50億美元;Sea Intelligence則估計,依照現在的港口量能,每罷工一天所囤積的貨運量會需要六天才能疏通,而拜登總統日前則表示他不打算干預罷工行動。

納斯達克(Nasdaq Stock Market)悄然叫停中國小型股公司的上市,要求這些公司就交易相關方提供更多資訊。今年已有多宗IPO交易在上市後出現股價迅速拉升、之後又劇烈下跌的情況。

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預期接替劉鶴,出任國務院副總理,成為未來財經政策總舵手。明年3月「兩會」後將卸任,財經領導班底將全面換血。

美國聯邦參議院通過「美國創新與競爭法」,將計畫為半導體提供520億美元的緊急補充撥款,聚焦於半導體及通訊設備的生產與研究。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曾指出,此520億美元半導體生產研發資金有望激發出1500億美元以上(包括來自州政府與民間企業的貢獻)的晶片生產及研發投資,進而為美國帶來七~十座新半導體製造廠。

史上全球最大規模的租稅改革來臨,全球136國家將於2023年實施兩大新稅制,包括「全球最低稅負制」及「大型跨國企業利潤重分配措施」,《中央社》整理報導5大關鍵一次掌握。

在國際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的主導下,10月8日,包括愛爾蘭、愛沙尼亞與匈牙利在最後一刻加入協議,136個國家的財政部長達成「全球企業最低稅負」(Global Minimum Tax, GMT)的協議,對年營業額超過7.5億歐元(8.66億美元)的大型跨國企業,課徵全球一致、15%的企業最低所得稅率。

上週五(10/8)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之稅基侵蝕與利潤移轉(BEPS)行動方案包容性架構的136個成員國家地區,針對全球稅制改革(即數位經濟下「二大支柱」)再次發表共同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