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政經與金融

科技時代,各國權力消長,影響全球經濟局勢脈動。你,跟上時代洪流了嗎?

背景說明

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推移,資本與技術流動快速跨越國界藩籬,不斷向更廉價的原料、土地、勞力與租稅優惠的新興市場流動。金流、物流、人流的快速變化,在很多國家造成產業外移,也同步帶走了不少藍領與白領的工作機會,形成國際間新的貿易紛爭和政經衝突。

身為小型經濟體的台灣,多年來受惠於貿易全球化帶動經濟成長,值此全球政經情勢動盪起伏之際,也面臨風險難測的局面;另一方面,面對全球化的衝擊,各國都將可能面對短期資金流入或撤出的伏擊,如果沒有有效的配套制度,隨時可能陷入景氣變動飛速,難以預測的窘境裡。在未來,因應各國列強的權力轉移與開發中國家的興起,台灣如何提升行政與立法的行政效率、健全租稅制度與金融監理、改善學用嚴重脫節的現象,已經到了必須面對問題、聚集智慧、展開思索與研討的時刻。

活動照片

  • 左起薛琦、劉遵義、許嘉棟、陳添枝、施振榮

    左起薛琦、劉遵義、許嘉棟、陳添枝、施振榮

  • 2018從全球貿易戰看國際政經座談

    2018從全球貿易戰看國際政經座談

  • 左起薛琦、胡祖六、陳添枝

    左起薛琦、胡祖六、陳添枝

  • 管仲閔

    管仲閔

  • 左起管仲閔、陳添枝、林聖芬

    左起管仲閔、陳添枝、林聖芬

  • 左起史欽泰、張善政、余範英、呂學錦、陳浩

    左起史欽泰、張善政、余範英、呂學錦、陳浩

  • 葉俊榮

    葉俊榮

  • 毛治國

    毛治國

  • 嚴長壽

    嚴長壽

  • 鄭崇華

    鄭崇華

相關文章

陸委會主委邱太三15日再向對岸遞出橄欖枝,即雙方疫情如果控制良好,疫情遲早會恢復,屆時如台灣民眾在大陸施打科興、國藥疫苗的認證問題,兩岸有必要溝通此事。邱太三並表示,兩岸在形勢上不適合再這樣緊繃下去。

編按:美2017年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後,以日本為首的11個國將此協定改組為「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中國商務部宣布,已向紐西蘭提交了中國正式申請加入CPTPP的書面信函。中國正式申請加入。在中國尚未加入前,台灣經濟體質仍然超越中國,要加入CPTPP絕對更有條件,得以突破封鎖唯一機會。

中央銀行即將在23日召開第三季理監事會議,知情人士透露,在理監事會議召開前,央行已先行著手規劃新一波專案金檢,標的鎖定土建融、工業區閒置土地放款、豪宅貸款和投資客貸款成數與利率等四大項目,被視為是先進行監理措施成效的「沙盤推演」。

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15日將以農業為主題,首度召開工作小組會議。知情官員表示,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農委會都將派員參與,期盼水果、蘭花等農產品持續開拓美方市場。

「前哨預策」創辦人范疇於《經濟日報》撰文指出,若把地球視為一個含有大量分支、但利益結構並不相容的機構,這機構資不抵債有如經營上破洞百出;以台灣的經濟體量以及被迫的國際孤立,影響不了地球下一步究竟是減資還是破產的方向,但真正威脅,落在地球不幸陷入破產路線時,台灣是地球公認的戰火起燃點之一。

美將續台灣為匯率操縱國名單,又與台美衝刺5G合作,經濟部長王美花近期連兩周召開5G座談會,高通、思科、臉書、微軟等重量級美企,以及台灣電信三雄、鴻海、和碩、聯發科、中磊、啟碁、智邦等十多家資通訊大廠都受邀出席希望透過台美合作,拓展台灣發展國際5G商機,台灣要步步為營。

編按:今年4月央行總裁楊金龍提出三大理由向美爭取磋商,即對美國出超擴大主要是中美貿易衝突的轉單效應、疫情效應使得台灣資通訊出口到美國增加非來自匯率因素、美國QE(量化寬鬆)金額太龐大資金外溢效應。4月以來央行回歸市場供需機制,沒有進場調節,因此推測台灣恐續烈匯率操縱國名單。

編按: 隨著各國疫苗接種率提升、經濟活動步入常軌,主要央行的擴表增幅開始趨緩,預示著全球經濟快速擴張或許即將結束。中央銀行副總裁陳南光近日透過台灣銀行家雜誌9月號發表「消失的通膨」,強調抑制通膨的長期結構性因素已鬆動,5大警訊恐誘發通膨上揚。陳南光的發文也為央行本月23日理監事會的貨幣政策釋出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