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政經與金融

科技時代,各國權力消長,影響全球經濟局勢脈動。你,跟上時代洪流了嗎?

背景說明

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推移,資本與技術流動快速跨越國界藩籬,不斷向更廉價的原料、土地、勞力與租稅優惠的新興市場流動。金流、物流、人流的快速變化,在很多國家造成產業外移,也同步帶走了不少藍領與白領的工作機會,形成國際間新的貿易紛爭和政經衝突。

身為小型經濟體的台灣,多年來受惠於貿易全球化帶動經濟成長,值此全球政經情勢動盪起伏之際,也面臨風險難測的局面;另一方面,面對全球化的衝擊,各國都將可能面對短期資金流入或撤出的伏擊,如果沒有有效的配套制度,隨時可能陷入景氣變動飛速,難以預測的窘境裡。在未來,因應各國列強的權力轉移與開發中國家的興起,台灣如何提升行政與立法的行政效率、健全租稅制度與金融監理、改善學用嚴重脫節的現象,已經到了必須面對問題、聚集智慧、展開思索與研討的時刻。

活動照片

  • 左起薛琦、劉遵義、許嘉棟、陳添枝、施振榮

    左起薛琦、劉遵義、許嘉棟、陳添枝、施振榮

  • 2018從全球貿易戰看國際政經座談

    2018從全球貿易戰看國際政經座談

  • 左起薛琦、胡祖六、陳添枝

    左起薛琦、胡祖六、陳添枝

  • 管仲閔

    管仲閔

  • 左起管仲閔、陳添枝、林聖芬

    左起管仲閔、陳添枝、林聖芬

  • 左起史欽泰、張善政、余範英、呂學錦、陳浩

    左起史欽泰、張善政、余範英、呂學錦、陳浩

  • 葉俊榮

    葉俊榮

  • 毛治國

    毛治國

  • 嚴長壽

    嚴長壽

  • 鄭崇華

    鄭崇華

相關文章

美元勢不可擋的升勢,正讓全球金融市場面臨更多痛苦,也可能加劇亞洲新興股市的資金出走潮,粉碎亞股下半年反彈的希望。

許嘉棟指出,近期,面對物價上漲威脅,各相關單位多反覆強調台灣的物價上漲只是局部、暫時性的,不足為慮;但台灣通膨總會面臨醜媳婦終將見公婆;政府部門與國人宜及早因應。

安培晉三遭槍擊身亡事件,外界議論紛紛日本的下一步,資深媒體人陳國祥提出觀點,他稱,過去安倍抓住美國抗中心切的戰略思維,希望藉此大好時機掙脫日本身上的諸多桎梏,成為無拘無束的正常國家。他的後繼者也利用國際環境變好的時機積極實踐「日本的偉大復興」,這對日本以及亞太國家究竟是福是禍,就要看未來的事態發展了。

《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指出,低通脹向高通脹的轉變越根深蒂固,須要扭轉這種轉變的代價就越大。高通脹對實際收入的侵蝕,意味著也會成為一個政治問題。

綜合媒體報導,美CPI創下40年新高,意味著美聯儲大概在本月再度加息0.75個百分點,使聯邦基金利率的目標區間升至2.25%至2.50%。

綜合媒體報導,俄烏戰爭、高通膨加上中國大陸「清零」政策衝擊經濟,世界銀行與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歐盟同步下修全球經濟成長預測,IMF未來幾周也將再度下修全球今年的經濟成長率預估值,這將是今年來第三度調降。

綜合媒體報導,原國安基金例會決議不進場護盤,但美國預告6月CPI將續創高,擔憂經濟衰退再起,加上大陸小區又開始封城等,內外部利空齊發影響,台股再創一年半以來新低點,讓國安基金緊急啟動護盤。

各國央行抗通膨,必須付出經濟衰退的代價,才可能控制住物價上漲壓力。新興市場貨幣政策更遭受池魚之殃,其中之一是從美國「輸入」緊繃的金融情勢,另一個挑戰是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衝擊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