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遺產」親美抗中挺台,禍福難料成敗未卜

安培晉三遭槍擊身亡事件,外界議論紛紛日本的下一步,資深媒體人陳國祥提出觀點,他稱,過去安倍抓住美國抗中心切的戰略思維,希望藉此大好時機掙脫日本身上的諸多桎梏,成為無拘無束的正常國家。他的後繼者也利用國際環境變好的時機積極實踐「日本的偉大復興」,這對日本以及亞太國家究竟是福是禍,就要看未來的事態發展了。

安倍晉三走了,他是日本的新時代開創者,其政策主軸一言以概之,就是「鬆綁」:讓日本脫逸戰爭罪行、解除二次戰後被強加於脖上的和平憲法束縛、突破自衛隊圈限於國內防務的禁錮、促進日圓貶值和貨幣寬鬆以走出通縮困境、擺脫美國在亞洲的馬前卒地位而轉型成為抗中急先鋒。他在方方面面的鬆綁努力,迭創新猶,雖成果有限,但已將日本導入寬闊的發展格局中,後繼者亦步亦趨,力求實踐他的美夢,成敗尚未揭曉。

他的鬆綁成就主要是主導修訂安保法,允許自衛隊派往海外參與美軍的作戰任務,一改先前被嚴加綑綁的格局,大大提升了日本在國際社會上的戰略地位。他的外交方針致力於掙脫日本做為戰敗國的非正常國家格局,促使日本成為一個亞太地區具有舉足輕重影響力的正常國家。他的對外政策可以概括為「親美、抗中、挺台」,這不只是一個願景,而是有具體作為的方針。

他為此提出的「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戰略構想」,得到了美國、印度、澳大利亞等民主政制國家的支持,落實為抗中夥伴。美國總統拜登總統悼念他時說:「他描繪的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構想將被繼承。」他的印太倡議成為美國制華戰略的主軸,亞太經合會成員倡議而由歐巴馬總統啟動再遭川普棄置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被他撿起來完成談判與協商,易名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P),已經生效,連中國都表態願意加入。安倍搭建的經貿大橋成為一座永久性建築,匯聚跨太平洋國家的船艦穿流不惜,享受經貿合作的紅利,隱含著抗衡中國的企圖。

除了美國之外,對於安倍辭世最不忍的就是台灣,因為他對台灣十分友善,在任上積極挺台,卸任後提出「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更是日美同盟有事」的說法,更激起陣陣漣漪。他強力支持台灣抗中的思維,已然成為日本政府外交對策中的一個要件。他的對華政治路線基本上被岸田內閣所繼承,除非中美對抗格局發生根本性變化,否則今後很長時間內,將繼續對東北亞及全世界產生深遠的影響。

他志在為日本全方位鬆綁,終極目標是促進「日本民族復興」。他積極改變日本二次戰後在世界舞台上國不成國的格局,今年六月中,他提倡日本應大舉擴增武力防衛能力,尤其要加強攻擊敵國導彈基地的「反擊」能力,應該擴充防衛經費至每年十兆日圓。他改變了日本二戰後被允許的有限自衛力定義,固然獲得日本右翼人士激賞,但也引起國內外各方的高度疑慮,引發國內輿論正負兩方的熱烈爭論。

安倍的路線必然將對今後數十年的日本領導人產生指導作用。他有形的生命結束了,無形的精神卻將生生不息,靈魂不散。他無疑是「日本魂」的忠實信仰者與實踐者。戰後的日本由於擔負著「侵略者」的罪名,受到和平憲法和國際輿論的重重束縛,只能將重心放在經濟發展上。安倍要掙脫這個框架,他發表的「戰後七十年談話」,表示日本願意承認過去的錯誤,也對印尼、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以及台灣、韓國、中國人民所施加的虐待與磨難表達歉意,並且訴說了七十來日本為化解二戰錯誤所盡的種種努力。安倍提及現在的日本人超過八成都和二戰沒有直接關係,不該一直背負著戰爭造成的創傷。安倍要帶領日本應該邁向新章節。他書寫的新章節尚未完成,後繼者傳承他的衣缽,繼續以具體行動書寫。

他執政後期適逢美國反中急先鋒總統川普當政,但兩人理念相通而行動不一,到了拜登執政,他的政策才與美國完全合拍,因此他的後繼者如魚得水,在他的思維指引下與美國水乳交融。日本近來來成為抗中猛將,連英國、法國、德國、荷蘭等歐洲國家紛紛參加了印太地區的聯合軍演,日本想通過與北約接近的方式,與美國合力將歐洲進一步拉入印太地區。岸田文雄首相出席今年六月在西班牙的北約領袖峰會,積極促進北約亞太化、亞太北約化,美國為此暗慶,中國則為之跳腳。

戰後的日本由於擔負著「侵略者」的罪名,在國際上縮手縮腳,避免捲入紛爭。面對中國的態度也矮人一截。安倍改變了相對關係,比如2016年8月,當時擔任外相的岸田文雄召見時任中國駐日大使程永華,對中國武警船在日本領海出入表達不滿,岸田還故意遲到8分鐘,用違反外交禮節的方式讓程永華在媒體面前枯等。在對華政策上,岸田繼承安倍路線,並在美國的撐腰下,對中益趨強硬,行事皆有針對性。

岸田上月在北約峰會中賣力演出,甚至反客為主,在峰會場外連開了幾場會議,包括美日韓三邊會以及日韓紐澳四邊會等,而且放話邀請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盡早訪日,以更新日本與北約在2014年制訂的有關網路防禦及海上安全之合作文件。北約則通過了「新戰略概念」文件,首度將中國視為「系統性挑戰」對手。岸田逮著機會暢談這個議題,積極配合美國強推「印太戰略」,拉幫結夥對抗中國。日本正奮力脫離戰後包袱,將北約東擴視為日本提升在亞太地區影響力的好時機,並藉此擴大在這個地區的軍事勢力。

在美國印太戰略的框架下,日本正在大展手腳,預計在今年底前完成《國家安全戰略》、《防衛計劃綱要》、《中期防衛力量裝備計劃》三大國安文件的修訂,為此而與美國緊密協商。日本迎合了北約在印太地區實行海上聯演,未來將使美國海軍、海上自衛隊和某些北約國家的海上聯演趨於常態化。日本大步走向軍事化,且勾連區域外國家進入印太地區,強化陣營對抗,已經引起是否將進一步破壞區域和平與穩定的疑慮。岸田上月受訪時還表示,「歐洲和印太地區的安全是一個整體,是不可分割的」,其目的就是借助北約力量制約中國。

中國對北約擴至印太地區十分忌憚,口頭抗議猶有不足,派了軍艦廿天內航行日本外圈,相對的也加劇了日本對中國的疑慮,雖然順了北約的意,但也使安倍「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更是美日同盟有事」的說法進一步發酵。

在安倍構建的藍圖指引下,日本正在放棄戰後的日本和平主義原則,將中美和中歐關係的低潮視為與中國攤牌的良機,諸多「挺台」言行已被中方指摘其背棄了在台灣問題上對中方的承諾,致使邦交50年的中日關係進入緊張狀態。岸田文雄無所忌憚,在G7峰會上,攻擊中國說,北京單方面改變台灣問題現狀的意圖正在加強,他渲染了「今日烏克蘭明日東亞」的說法,藉以促進相關國家對中國擴張勢力的警覺與對策。(相關報導:陳起疆觀點:從伊藤博文到安倍晉三更多文章

岸田所做的正是實現安倍先前的告示。今年4月,安倍在美國報紙發文,再次將台灣和烏克蘭相提並論,渲染了台海的緊張局勢,強烈建議美國拋棄「戰略模糊政策」,明確協防台灣,背後的動機就是希望突破日本對台政策的禁區

從安倍到岸田,日本針對中國在亞太地積極配合美國進行結盟,在美日印澳四方機制(QUADS)、美日韓同盟,以印太經濟架構(IPEF)、藍色太平洋夥伴(PBP),日本的身影都很顯眼。日本防衛省計劃新設的「統合司令部」,被認為是意在針對中國;自民黨提交給政府的議案中,要求日本擁有「攻擊敵國基地」的能力,還要求連帶攻擊敵國「軍事指揮樞紐」,意在廢止日本憲法「對外交戰權」的底線。安培還想解脫長期奉行的「無核三原則」,提出日本要與美國「分享核武器」,並且呼籲在5年內將防衛費增加一倍。

安培抓住美國抗中心切的戰略思維,希望藉此大好時機掙脫日本身上的諸多桎梏,成為無拘無束的正常國家。他的後繼者也利用國際環境變好的時機積極實踐「日本的偉大復興」,這對日本以及亞太國家究竟是福是禍,就要看未來的事態發展了。

相關新聞

微軟將對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人工智慧(AI)大廠G42,投資15億美元。據悉美國官員先前與G42展開幕後磋商。路透 微軟...
擬對中國鋼、鋁產品加徵關稅至25%,並啟動對中國造船業的調查。  美國總統拜登備戰大選拚連任之際,美中貿易戰再掀波瀾。外媒報導,...
優市場預期;經濟恢復消費不及生產,需進一步關注中小企業發展  大陸統計局16日公布今年第一季GDP年增5.3%,較上季加快0.1個百分點,...
國際貨幣基金 (IMF) 小幅上調對今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期,原因是美國和一些新興市場表現強勁,不過同時也警告,在持續通膨和地緣政治風險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