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狂升 新興亞股資金出走

美元勢不可擋的升勢,正讓全球金融市場面臨更多痛苦,也可能加劇亞洲新興股市的資金出走潮,粉碎亞股下半年反彈的希望。但歷史經驗也顯示,在亞幣貶值時期,台灣電信與消費必需品類股、印度IT類股、南韓醫療保健類股等族群的表現相對較出色。

美元持續走強,全球金融市場料將面臨更大風險。  路透

圖/經濟日報

美元指數今年來狂升近13%,歐元已貶值到幾乎和美元平價,日圓也已貶至20年多來低點,彭博摩根大通亞元指數今年來已跌6%至逾兩年來最低點,且可能寫下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以來最大年跌幅。

Rosenberg研究公司創辦人羅森伯格表示,美元持續走強,對全球金融市場和經濟來說是顆定時炸彈。Gavekal研究公司創辦人蓋夫表示,之前美國的超寬鬆貨幣政策,讓許多企業大量以美元借款,但現在美元已不再便宜。

對亞股而言,亞幣重貶是個壞預兆,因為亞洲股匯市的連動性很強。彭博數據顯示,日本以外的MSCI亞洲指數今年來已跌20%,十大類股全數下挫,同期外資從中國大陸以外的新興亞洲股市撤走710億美元,已達去年全年流出金額的兩倍。

法國巴黎銀行資產管理亞股部門主管陳志凱表示,美元走強是避險情緒所致,而非經濟成長,對亞洲資產來說,不是個好現象。

彭博資訊指出,台灣和南韓股市科技股權重較高的市場,看來特別易受全球債券殖利率攀升、市場對經濟衰退疑慮加深的衝擊,這兩個地區大盤指數今年來的表現已是亞洲末段班,共遭外資淨賣出500億美元。

對出口依存度較低的經濟體來說,本地貨幣匯率貶值也會加重政府財政和企業利潤的負擔,因企業和政府以美元計價債券的償息負擔加重。大幅仰賴進口石油的印度,經常帳逆差和財政赤字持續擴大,拖累盧比匯價貶至歷史新低。持續避免干預匯市的太多,泰銖也已重貶,若再貶值可能威脅泰股今年來的韌性。

不過,若投資人想撿便宜,法國巴黎證券公司去年的研究顯示,過去十年在亞幣貶值時期,台灣電信與消費必需品類股、印度IT類股、南韓醫療保健類股、以及馬來西亞能源類股的表現都較出色。

相關新聞

中國「雙十一」 購物節在經歷了長達一個多月的電商平台促銷活動後即將落下帷幕,但這場全球最大的購物盛事並未激起消費者的廣泛熱情。...
在全球邁入生成式人工智慧(AI)爆發式成長的關鍵歲月中,臺灣也正站在產業轉型與技術升級的十字路口;在這樣的背景下,英國數位媒體公司...
中國綠色債券(環保債券)的發行量增加。2025年的發行額已超過1000億美元,按年度計算創下歷史新高。在中國國內經濟放緩的情況下,...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