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狂升 新興亞股資金出走

美元勢不可擋的升勢,正讓全球金融市場面臨更多痛苦,也可能加劇亞洲新興股市的資金出走潮,粉碎亞股下半年反彈的希望。但歷史經驗也顯示,在亞幣貶值時期,台灣電信與消費必需品類股、印度IT類股、南韓醫療保健類股等族群的表現相對較出色。

美元持續走強,全球金融市場料將面臨更大風險。  路透

圖/經濟日報

美元指數今年來狂升近13%,歐元已貶值到幾乎和美元平價,日圓也已貶至20年多來低點,彭博摩根大通亞元指數今年來已跌6%至逾兩年來最低點,且可能寫下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以來最大年跌幅。

Rosenberg研究公司創辦人羅森伯格表示,美元持續走強,對全球金融市場和經濟來說是顆定時炸彈。Gavekal研究公司創辦人蓋夫表示,之前美國的超寬鬆貨幣政策,讓許多企業大量以美元借款,但現在美元已不再便宜。

對亞股而言,亞幣重貶是個壞預兆,因為亞洲股匯市的連動性很強。彭博數據顯示,日本以外的MSCI亞洲指數今年來已跌20%,十大類股全數下挫,同期外資從中國大陸以外的新興亞洲股市撤走710億美元,已達去年全年流出金額的兩倍。

法國巴黎銀行資產管理亞股部門主管陳志凱表示,美元走強是避險情緒所致,而非經濟成長,對亞洲資產來說,不是個好現象。

彭博資訊指出,台灣和南韓股市科技股權重較高的市場,看來特別易受全球債券殖利率攀升、市場對經濟衰退疑慮加深的衝擊,這兩個地區大盤指數今年來的表現已是亞洲末段班,共遭外資淨賣出500億美元。

對出口依存度較低的經濟體來說,本地貨幣匯率貶值也會加重政府財政和企業利潤的負擔,因企業和政府以美元計價債券的償息負擔加重。大幅仰賴進口石油的印度,經常帳逆差和財政赤字持續擴大,拖累盧比匯價貶至歷史新低。持續避免干預匯市的太多,泰銖也已重貶,若再貶值可能威脅泰股今年來的韌性。

不過,若投資人想撿便宜,法國巴黎證券公司去年的研究顯示,過去十年在亞幣貶值時期,台灣電信與消費必需品類股、印度IT類股、南韓醫療保健類股、以及馬來西亞能源類股的表現都較出色。

相關新聞

美國和中國5 月 11 日以積極的態度結束了這場高風險的貿易談判,美國官員宣稱達成了一項減少美國貿易逆差的“協議”,...
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於7日結束為期二日的利率決策會議,會後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的目標區間維持在4.25%至4.5%不變,...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6日表示, 中國人工智慧市場可能在未來兩到三年內達到約500億美元規模,這使得美國企業能否進入該市場變得至關重要,...
 在中美即將啟動經貿談判前夕,雙方貨幣政策先行較勁。中國人民銀行7日宣布降準降息,向市場釋放人民幣(下同)1兆元資金,期以「雙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