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零碳排綠能不能少 中央與產業觀點大不同

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後)11日出席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舉辦的電力電子研討會暨電力學門成果發表會,發表「能源轉型,經濟新動能」專題演講。

國際關注淨零排放 沈榮津:供電一定要綠能化

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今天表示,淨零排放和綠色供應鏈都是國際趨勢,加上消費者氣候意識抬頭,未來不用綠電的產品恐銷售困難,供電一定要綠能化。他也呼籲公投要投4個不同意。

沈榮津今天出席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舉辦的電力電子研討會暨電力學門成果發表會,發表「能源轉型,經濟新動能」專題演講。沈榮津表示,COP26(2021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近期的G7會議國際都在關注淨零排放的問題,台灣以後電力系統也要有再生能源。

沈榮津指出,從能源轉型要走到淨零排放,無碳化、低碳化將是關鍵。他盤點目前的綠能推動進度表示,太陽能在全台裝置容量已達到7GW,會搭配建置儲能系統以及漁電共生的推動,目標在2025年達到20GW。

沈榮津提及,過去兩年因為國際上發生美中貿易戰、美中科技戰,還有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下台灣的防疫表現,都為台灣帶來新的投資、訂單與國際形象,為台灣產業帶來利多,台灣也成為半導體大國。

沈榮津強調,現在談的數位化、智慧化為台灣帶來新價值,電動化、綠能化帶來新產業,但是供電一定要綠能化,一方面愛地球,另一方面綠色供應鏈是未來國際趨勢,「如果你不是綠能製造的,未來別人就不會買你的產品」。

沈榮津也在會中呼籲,為了台灣能源供應、政策推動順利與國際貿易的參與,年底的四大公投應投4個不同意。

談到核四,沈榮津表示,核四一號機是拼裝車,二號機零組件還有缺,但有許多供應廠商都已解散,核廢料存放問題也無法解決,根本沒有辦法重啟。他也說,天然氣第三接收站,是為了大家的用電、填補北部用電缺口,不然南部火力發的電要送到北部,並強調有避開藻礁熱區、成立保護藻礁委員會等保護藻礁的配套措施。

王文淵:台灣能源不可能只仰賴進口、 風電及太陽能

全國工業總會今(11)日舉行第75屆工業節慶祝大會,工總理事長王文淵表示,今年至今台灣的經濟與產業都有很好的表現,且今年的進出口規模都有望創新高,但對於台灣的能源問題,王文淵直指,台灣土地面積非常小,能源不可能只仰賴進口,更不合適發展風力發電太陽能等綠能,值得我們三思。

面對全球節能減碳的趨勢,王文淵表示,期望產業發展應該兼顧經濟成長與環境保護,創造永續發展的環境。而循環經濟,是目前產業節能減碳最有效的方式,這點經濟部部份主管也有同感,但是在能源使用的結構上,,也應該要考慮有所改變。

王文淵指出,各種能源都有它的優缺點,例如風力發電雖然屬於綠能,但也會產生低頻噪音的另類污染,造成海陸生態嚴重嚴影響。這在歐美地區都已經發生了,也正在進行部份風力發電機的拆除或移除。

另外,王文淵也提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核工系教授布吉諾(Jacopo Buongiorno)表示,台灣土地面積非常小,能源不可能只仰賴進口,更不合適發展風力發電及太陽能等綠能,值得我們三思。

除此之外,在推動能源使用結構的改變時,也要考慮到成本的問題。至於碳稅,據聞台灣某些團體建議每噸徵收10美元,但是參考鄰近國家,像日本每噸預定微收2.61美元、新加坡徵3.71美元,台灣要保有國際競爭力,實在沒有條件比他們徵收的更高。

王文淵呼籲產業界,積極推動循環經濟、節能減碳,並帶動整個供應鏈一起來,希望在2050年能達到碳中和的願景。

相關新聞

新台幣近期失速爆升引發恐慌,市場對關稅戰升級為貨幣戰的憂慮成為現在進行式,新台幣短短兩日升值達1.872元,不僅衝擊出口商獲利,...
新台幣2日暴衝逾3%,各界擔心5日是否會看到2字頭,學者示警低毛利的企業經營風險大增,可能會有無薪假、裁員的情況發生,...
高齡化 與少子化的社會現象已成為已開發國家的常態,在這個大趨勢下,人類也是第一次面臨長壽社會帶來的種種挑戰。 英國 國家長壽創新研究中心(...
桃園市長張善政分享了他近期閱讀天下文化出版的《黃仁勳傳》,從地緣政治與科技創新兩個面向,表達對美中對抗下台灣處境的深刻感受。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