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法三讀通過 工商協進會提8建言

《氣候變遷因應法》三讀通過,碳稅即將開徵,工商協進會11日提出八點建言,促政府速定相關子法,碳費徵收須考量企業整體競爭力、日後超徵稅收提撥一定比例協助企業溫室氣體減量等,以減少對工商界的衝擊。

工商協進會指出,《氣候變遷因應法》三讀通過,是「起點而非終點」,仍有許多困難亟待克服,因此提出八點建議與呼籲:

一是,加速訂定相關子法。應加快訂定相關子法,明定合理配套措施,並持續聽取利害關係人之意見,以降低未來執法上可能產生之爭議。

二是,碳費徵收須考量企業整體競爭力。碳費將於2024年起先針對 287 家排碳大戶優先徵收,包括界定直接排放量及間接排放用電量之範圍、自主減量計畫的優惠費率,以及不同產業的檢核目標等,都須進一步明確定義。

三是,儘速建立與國際接軌的碳排放交易制度。鄰近的韓國、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尼等都已成立碳權交易所,建議參考國外經驗,儘早建立碳權交易所,開放自願性碳交易市場,降低企業的碳權交易成本,以激勵國內低碳科技的開發與循環經濟的形成。

四是,全力協助中小企業進行碳盤查。碳盤查是加強企業減碳能力的首要關鍵,應擴大驗證量能,協助中小企業實施碳盤查,並建議依據產業類別及規模大小,規劃分級輔導機制,確實滿足各產業與規模的中小企業在資訊、人力、資金等資源上需求。

五是,積極推動新能源布局。絕大部分的廠商認為,從「能源結構著手,強化潔淨能源發展及建立儲能設施」是政府推動碳中和的最佳策略,包括加速新能源的開發,以及任何能源選項,都應列為考慮。從能源結構調整,減少能源部門的碳排放,才是根本之道。

六是,應將日後超徵稅收提撥一定比例協助企業溫室氣體減量。建議政府日後若有超徵稅收,應優先考慮提撥固定比例,用於協助企業發展低碳、負碳、能資源再生循環技術,以及補助獎勵產業溫室氣體減量投資,加速排碳大戶儘速達成目標。

七是,應密切關注是否產生綠色通膨效應,並有效落實公正轉型。政府應擬定具體策略與方案,協助企業妥善因應面對衝擊,同時具體落實公正轉型,對受影響之產業、地區、勞工及消費者等不同族群,提供必要的協助。

八是、建議政府與金融主管機關規劃金融業獎勵與誘因,善用金融業肩負資金引導之角色,加速協助各產業進行低碳轉型。

相關新聞

總統賴清德去年8月提名的大法官人事案遭立法院全數否決,今年3月再公布7位大法官被提名人,包括蔡秋明、蘇素娥、蕭文生、鄭純惠、林麗瑩、陳慈陽...
當前台灣房市呈現降溫態勢,出現要求中央銀行放鬆選擇性信用管制的聲音,引發討論。特別是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匯率與貿易波動頻繁的背景下,...
為避免碳洩漏,台灣正規劃台版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環境部長彭啓明昨(24)日表示,今年研議產品碳排放量與試申報制度,...
美國和日本達成15%貿易協議,形同為其他主要貿易夥伴鋪路,尤其有助於美國促成和南韓和台灣等受個別產業關稅威脅的國家達成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