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台灣碳費遠低於IMF主張的水準 不足以推動減碳

彭博資訊報導,台灣可能將碳費設定在每噸10美元左右,雖然高於大多數鄰近國家,但仍低於國際貨幣基金(IMF)認為能阻止氣候變遷所需的水準。

環境保護署署長張子敬周三在立法院表示,政府「有可能」將碳費設定在每噸台幣300元(約9.54美元)以上。 最終價格要等氣候變遷因應法修法完成,且與關鍵產業協商之後才能確定。

他目前提出的碳費水準低於南韓,但比起日本和新加坡高出不少。

全球近50個國家現正通過交易市場機制或稅收,進行碳定價,大概涵蓋了三分之一的碳排放。IMF表示,到2030年,一噸二氧化碳當量的平均價格必須在75美元左右,才能有效控制全球暖化,但目前才6美元。

追蹤全球氣候風險的非營利組織Germanwatch說,台灣的煉油、塑膠和水泥業都有重要地位,消耗的電力主要來自燃煤和天然氣發電廠,是亞洲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量最高的國家之一。

根據彭博資訊,亞洲的碳市場和稅收大多未能對環境產生實質影響。日本2012年成為此區第一個徵收碳費的國家,但每噸二氧化碳當量僅289日圓(2 美元)。新加坡碳費為每噸5星元(3.52美元),南韓是25,400 韓元(18.11美元),約為歐盟水準的四分之一。

相關新聞

 總統賴清德21日表示,面臨新《財劃法》通過後,中央財源大幅縮水挑戰,台美關稅談判仍在進行,嚴峻國內外情勢下,明(115)...
川普政府頻釋出有意入股台積電 (2330) 的訊息,外界臆測,美國晶片法案政策恐溯及既往,以過往承諾補助換取入股,讓台積電等半導體大廠陷入...
盧特尼克19日接受美媒CNBC專訪時重申,美國須有在本土自製晶片的能力,且已獲白宮證實,川普政府打算以「晶片補貼換股權」方式,...
明年因新《財劃法》上路,釋出近4千億財源給地方政府,歲出入差短約近1,700億,為近十年來新高。卓揆昨在立法院答詢時預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