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零納公正轉型 經部:推動政策前應思考人權等衝擊

經濟部次長曾文生今天指出,在淨零轉型過程中「公正轉型」非常重要,政府應思考政策對利害關係人的衝擊,尤其是經建部門必須當責,在設計政策時,就先將環境權、人權與對利害關係人的衝擊考慮進去。

曾文生今天出席國家人權委員會主辦的「2022環境權與公民參與論壇」,以「台灣經濟轉型與環境權保障」為題進行專題演講,隨後參與關鍵對談,以「深化台灣環境民主的關鍵時刻」為主題與談。

曾文生談及淨零轉型過程中的「公正轉型」。他舉例,例如在推動燃油汽車轉型時,若粗暴地禁止,就可能對依賴燃油車謀生的人造成衝擊,因此推動政策時,應先思考到利害關係人。

曾文生說,淨零轉型本身就是維護人權的工作,但在以此為名推動能源轉型時,經建部門須當責,考慮利害關係人,要在設計政策時,先就環境權、人權考量,先行分析、考慮政策對環境、利害關係人的衝擊。

曾文生與談時提到,針對台灣能源議題,若以環保署環評議程來看,過半是能源相關開發案的審查,因此政府有培養出新的辦法,例如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應先做出完整規劃,而非讓開發商各自去規劃、安排。

曾文生表示,政府做決策時,也應注意是否滿足人民的知情權,他認為在能源項目的狀況有在改善。他舉例,向社會大眾解釋天然氣安全存量時,若是解釋每增加一天存量,就得增設一座16萬公秉的儲槽,這樣可能就沒人會理解。

曾文生強調,對於電網改善的投資,政府也嘗試用更好理解的方式向民眾描述,他也要求台電、中油等國營事業,在規劃工作階段初期,就應先將對當地環境與社會的衝擊納入考量。

曾文生表示,過去在執行能源等建設時,會發生社會爭議的原因,就是設計時忽略許多歧異與困難,因此執行政策時,把爭議提到前面來討論,先處理好歧異,是他們未來工作的方向。

相關新聞

桃園市長張善政分享了他近期閱讀天下文化出版的《黃仁勳傳》,從地緣政治與科技創新兩個面向,表達對美中對抗下台灣處境的深刻感受。他表示,...
內政部部長劉世芳表示,2030年住商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要較基準年(2005年)降低35%、挑戰非常嚴峻。內政部表示,...
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最近刊登一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兩位醫事人員的投稿,文中討論台灣護病比高、過勞、低薪、...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四月二十九日,與中央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政治大學共同舉辦的「AI人本時代跨校論壇」,四校同學外,現場還包含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