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臺灣大學法律系教授葉俊榮,所看到的全球化現象是兩種跨界的流動,一種是有形的,一種是無形的。前者如人、資金、物品、資訊及產業的跨越國界,快速旦大量流動。後者則如全球治理之下所造成之政府角色的無形流動,最值得注意的是在政府組織、程序、人員等面向上,公領域與私領域之間的交錯匯流,私部門頻繁地分擔原本屬於政府的角色,甚至參與決策程序。
考試院院長黃榮村認為, 在全球化下辦教育,必須有上位計畫,方能提綱擎領,做好教育資源與人才培育政策的配搭工作,並且借鑒他國高教發展以鞭策自己是否立下國家高等人才培育的遠景,看向明天或日趨慵懶、習於慣性、沒有競爭心。
全球化下,對人才的競爭更為明顯,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曾志朗表示,讓我們的孩子有能力與世界上其他人競爭,教育投資是絕對必要的;教育藍圖的規劃必須長遠,不能中斷、停止。
他說,台灣近年也出現「M型社會」現象,貧富差距加大,中產階級萎縮,學生發展也呈現兩極化;要改變貧富差距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做到教育資源分配的公與義。
中國醫藥大學校長黃榮村表示,教育分配不公平的現象在政府努力下雖有趨緩,在「量」上面沒有問題...
“唯有透過不斷討論的民主程序,才能激發並結合更多力量”。 … … 我們強調分享,一方面呼籲人們重視專業倫理、弱勢權益、資源的落差分配、家庭與社會失序,另一方面則要努力豐富藝術人文的素養,造就自我完成的生涯規劃。
“真正的戰爭,只存在於保守與開明之間,但這卻是文明與進步的必然過程”。 “那和平是什麼?和平就是理性、成熟,不採取激烈的手段以求達到目的”。 因為抱持著這樣的信念,...
舉個例子吧!立法政策上常面臨一些數字或數量的選擇問題。假設犯罪所得是一萬元,但是被抓到的懲罰是一千元,那懲罰的效果一定不彰顯。但是,如果處罰也是一萬元呢,還是不行,因為每十個只有一個被抓到,因此較好的做法是處罰十萬元。這背後所要處理的是適當嚇阻(optimal deterrence)的問題。又假設撞死人所必須賠的錢,低於撞至重傷所必須賠的錢,那麼司機在撞倒人後,便有乾脆撞死的誘因。又如果,法律規定擄人勒索,不論是否撕票,一律處死刑,...
時報文教基金會主辦的「面對公與義」已是第五場的大型研討會了。跨越二十一世紀之初,面對國家永續發展,我們辦了第一場「邁向公與義研討會」;面對政黨競爭、紛爭不斷,政策方向推動無力時,我們舉辦第二場「再造公與義的社會與理性空間研討會」;面對社會的差距不斷增加,我們舉辦了第三場研討會「建構宏觀包容分享的社會」。三次研討會皆屬綜合性公共議題,去年初基金會籌畫稅制研討會,深究社會上稅制不公現象層出不窮之因果。
今年二月中,基金會許董事、朱董事、...
座談會由中國時報總編輯王健壯擔綱主持,中央研究院院士許倬雲就重建台灣社會的核心價值為題進行演講,並邀請到智榮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暨南國際大學教授李家同、新台灣研究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施明德擔任與談貴賓。
面對公與義,思考大未來,如何重建台灣社會的核心價值,各界都很關心。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今天在一項座談會中直指「檯面上有條件的人,他們的言行對社會價值觀都有影響」,暨南大學教授李家同則呼籲媒體不要只把焦點放在弊案而忽略其他的國家重要議題...
回顧過去幾年,我們曾以建立台灣「公與義」的召喚下,陸續就台灣當前的政治、經濟、社會、環境、稅制等層面的改革議題籌辦研討會,邀集各方精英共聚一堂,進行理性與多元的對話,並陸續集結出版,也受到各界廣泛回響。秉持著同樣的信念,我們再次就金融改革前景與方向,籌備規劃了這場研討會,期盼能為台灣建立公與義社會的願景,再往前推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