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公與義、思考大未來:重建台灣社會的核心價值」座談會

座談會由中國時報總編輯王健壯擔綱主持,中央研究院院士許倬雲就重建台灣社會的核心價值為題進行演講,並邀請到智榮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暨南國際大學教授李家同、新台灣研究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施明德擔任與談貴賓。

面對公與義,思考大未來,如何重建台灣社會的核心價值,各界都很關心。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今天在一項座談會中直指「檯面上有條件的人,他們的言行對社會價值觀都有影響」,暨南大學教授李家同則呼籲媒體不要只把焦點放在弊案而忽略其他的國家重要議題。

暨南國際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教授李家同、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施明德講座基金會董事長施明德也從個人價值、倫理教養、專業典範、公共領域及民主理念五個面向,分別提出各自的看法。

其中暨南大學教授李家同就其從小在上海生活的經歷,提出貪污、奢侈及誠信問題,來呼應台灣現在所面臨的情況。

李家同表示,以往對台灣社會的印象是「勤勞、樸實」,但沒想到現在奢侈問題嚴重,他不諱言對台灣現今政治情況感到失望。

對於誠信問題,李家同以美國的「水門案」為例,呼應現今的「陳哲男案」。但他也同時呼籲媒體,弊案並非國家最重要的問題,還有其他重要問題,像是「貧富差距」就是國家的重大問題,媒體不應只把焦點放在弊案,而忽略其他的國家重要議題。

不過李家同還是對台灣社會有信心,因為在台灣社會還是看得到好人、好事,希望大家能共同勉勵。

施明德在座談時提到「台灣的憲法已經不適合現今的台灣了」。他說:「我討厭憲法,但是憲法還存在,所以我還是必須遵行。」

施明德並指出:「陳水扁說權力下放那是錯的,他應該要回歸憲政本位。」

施振榮則表示:「企業如果對社會來說沒有必要存在,那就無法永續經營。如果對他人有貢獻,當然有權利因此得到名利。」

施振榮強調,言是溝通,行才是文化,言行不一致等同宣導負面文化,所以檯面上有條件的人,他們的言行對社會價值觀都有影響。

相關新聞

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最近刊登一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兩位醫事人員的投稿,文中討論台灣護病比高、過勞、低薪、...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四月二十九日,與中央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政治大學共同舉辦的「AI人本時代跨校論壇」,四校同學外,現場還包含台大、...
 台灣是否要成立「主權財富基金」爭論多年,行政院長卓榮泰29日於立法院答詢時表態,很想成立主權基金,將請中央銀行、國發會、財政部、...
近期市場開始討論美國「關稅戰」演變為「貨幣戰」的可能性,行政院長卓榮泰29日於立法院答詢時直言,現在政府心理已有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