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綜合媒體報導,本周超級央行周登場,尤其是周四(16日)將有台灣、美國、英國與瑞士等央行將宣佈利率決策。聯準會估升息2碼,市場密切關注主席鮑爾會後記者會是否暗示將擴大升息幅度。當日稍晚英國與瑞士央行預估跟進升息。周五日銀則將按兵不動。

綜合媒體報導,美國勞工部公布數據顯示,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月增1%,高於市場預期的月增0.7%。其中,能源價格攀升3.9%、食物價格攀升1.2%。美國5月CPI年增率達8.6%,創下1981年12月以來最高,並高於分析師預期的年增8.3%。

美國主導的印太戰略中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實現對華中長期戰略的「遏華」和「以台制陸」為目標。中美之間的競爭早已經超越了經濟層面,美國傾向於以其擅長的制裁、結盟、操縱地緣政治等手段達成目標。兩岸學者投書表達看法。

英國《金融時報》資深商業作家安德魯•希爾:大維•蓋利斯 Gelles, David 在《摧毀資本主義的人》(The Man Who Broke Capitalism)新作中指出,通用電氣老闆傑克•韋爾奇殘酷的效率驅動導致了美國企業的長期衰落。

去年台灣符合美國匯率操縱國三項指標,暫不列操縱國,美國財政部最新公布半年度匯率報告,台灣降為兩項。央行昨表示,這次匯率報告台灣僅觸及貿易及經常帳順差兩項,改列觀察名單,未來一年仍持續就匯率議題與美密切磋商。

疫情間,染疫數絕對超過官方的確診數,死亡數也是;不過政府不須過於在意,而應多關心「不明超額死亡」!一旦能對病毒、疫苗、人口特殊性與死亡的關聯有進一步了解,應有助於下一步的防疫策略,減少讓生命因疫情而提早結束。

前央行副總裁許嘉棟強調, 改革都需要央行的高昂意志與毅力,方能有成。此外,對全部準備金支付利息,以及現階段擬引導隔拆利率與政策利率同步提升,勢必需要央行發行大量定期存單,以收回充斥於市場的過剩資金。這兩項動作都將嚴重衝擊央行的盈餘,因此,也有賴 行政院 與 立法院 降低對央行的盈餘繳庫要求,方屬可行。

前央行副總裁許嘉棟指出,正由於政策利率與市場利率脫節,因此經濟學術界與金融業界都認為央行的利率調整只具有宣示政策方向的作用,欠缺實際效力與公信力。問題的癥結是,央行在調整政策利率之後,並未積極透過公開市場操作(主要是發行或收回央行定期存單)來調節市場資金,進而引導市場利率作同方向、同幅度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