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學者對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的部分解讀

美國主導的印太戰略中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實現對華中長期戰略的「遏華」和「以台制陸」為目標。中美之間的競爭早已經超越了經濟層面,美國傾向於以其擅長的制裁、結盟、操縱地緣政治等手段達成目標。兩岸學者投書表達看法。

日前,美國與台灣同時宣布,將成立「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其中包括了貿易便捷化、韌性的供應鏈、數位貿易、非市場政策、中小企業和國營企業等11個議題,雙方將在6月底進行第一階段的協商。

根據倡議架構,台美雙方將就11個議題進行談判,包括:一、貿易便捷化;二、法規訂定原則;三、農業;四、反貪污;五、協助中小企業貿易;六、掌握數字貿易所帶來的利益;七、推廣以勞工為中心的貿易;八、支持環境及氣候行動;九、標準;十、國營事業;十一、非市場政策及做法。這些議題延續了美國以往在國際經貿談判中的主題與偏好,反映了美國貿易利益以及價值觀。

在倡議啟動之後,未來台美將開始進行談判,目標是達成高標準且具有經濟意義的貿易協定。台灣外交部發布新聞稿指出,此項新倡議將深化台美在印太區域的經貿合作,台灣將同步推動相關經貿倡議,並繼續爭取參與「印太經濟架構」(IPEF)。

針對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的政經目的,國立政治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林祖嘉指出,美國是台灣在國際政治上最重要的支持者,同時又是台灣第二大的貿易夥伴,因此對台灣而言這當然是一個很重要的倡議。

林祖嘉強調,美國願意與台灣協商貿易倡議,當然是有政治與經濟目的,而且肯定是會以美國本身的國家利益為第一優先。

從兩個層面來看,首先,就政治層面來看,林祖嘉認為,拜登政府擔心中國大陸反彈,不讓台灣參加具有國際舞台性質的「印太經濟架構」(IPEF),但又擔心美國人民和台灣人民的反彈,於是又單獨的與台灣推動台美貿易倡議,以滿足台灣人民的希望。這是美國與台灣發展更緊密的雙邊經貿關係,而且沒有其他國家參與其中,因此大陸大可不必擔心出現兩個中國的政治問題。

其次,在經貿方面,林祖嘉指出,其實台灣也同樣需要台美貿易倡議,雖然其開放程度比自由貿易協議(FTA)小很多,因為缺少了一般FTA中最重要的商品貿易與服務業貿易降稅與開放的部分,但是其所包括的11個議題項目大都是屬於制度性開放,仍然是很重要。此一倡議主要是針對台美雙方國內的一些經貿制度性的開放,與政治政沒有任何關係。

再進一步來看,即使未來若台美之間真的簽署了FTA,對於兩岸經貿關係來說,也不一定是壞事。因為台美FTA可能會擴大台灣對美國的出口,而在台灣增加生產出口品的過程中,可能需要更多來自中國大陸的原材料,因此而同時擴大了兩岸之間的貿易。也就是說,更緊密的美台經貿關係或是FTA,與兩岸經貿關係可能互補性會大於替代性,對於兩岸經貿是有利的,因此中國大陸也不應該反對才是。

總而言之,台美貿易倡議對台灣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國人都應該支持才對。雖然在協商的過程,我們必需承擔開放的代價,但是在開放的過程中,也可以讓其他國家知道台灣已經準備好了,未來將對於我國加入IPEF和CPTPP會有所助益。但是一個重要的前提是,我們的政府一方面必需努力的去向美方爭取我國最大的利益;另一方面,政府部門也應該努力的去說服相關部門做最大幅度的開放,這應該會是執政黨政府最大的挑戰。

大陸學者王英良則認為,這是美國力將台灣納入IPEF的實際之舉,儘管表面上美國沒有將台灣納入IPEF的首批名單。但美國表現出了「只做不說」的跡象,開啟與美國的實質性談判,意味著美台關係的升級以及對中國主權的「變相」損害。

雙方談判還有一個重要議題是台灣的晶片製造與生產。台灣目前是美國軍民兩用晶片產品的主要供應方,僅台積電(TSMC)一家公司就供應蘋果、亞馬遜和谷歌等美國科技領導者近90%的晶片。

台灣中央社援引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的話說,美國最精密的晶片中有70%採購自台灣,那些是軍用裝備的晶片。雷蒙多呼籲美國國會趕緊通過「晶片美國製造法案」(CHIPS for America Act)。她說:「通過法案吧,國會,通過CHIPS,讓我們開始在美國製造這些晶片,以確保我們的未來。」從這一點可以看出,美國政府力將台灣納入其全球軍事工業生產網路中,以確保國內軍事工業綜合體的供應安全。而如果這一目標達成,那美國對台灣掌控和影響力會走強。

王英良提出有幾點注意:

1. 美國已經開始在台灣議題上「避虛擊實」,力圖將台灣作為一個「國家行為體」,抬升其地位,迴避與中國政府在「虛」層面的衝突,轉向「摩根索現實主義六原則」,即只從「權力」「利益」出發,在實際中抬升美台關係。

2. 美國力將台灣半導體納入本國的軍事裝備工業與貿易,這樣美國與台灣的商業合作將更具有軍事內涵。如果台灣被實質性納入,外加上美國在北約的盟國,會進一步擴大美國全球軍工生產和採購網路。

3. 可能引發台資企業在中國的規模性撤資。美國著力突出台灣的晶片和新技術產業的安全競爭作用,或推動台灣以「智慧財產權保護」、 「反工業間諜」等理由撤離中國。

4. 美國在設計其宏大的印太戰略之際,卻著力重建一個區域性的對中國實施排擠而對台灣實施包容和偏袒的貿易體系。避開了聯合國治理框架,成為了某種小集團貿易體系,突出美國國家利益與安全偏好,有意激化中美矛盾。

相關新聞

針對有民眾的保單被視為資產,遭到法院強制執行,民眾黨立委黃珊珊昨日在立院財委會主張,屬於人身安全的保障型保單,像是健康險或醫療險,...
  台積電不僅配合台電的電力調度,對於吃緊的水情也要超前部署。由於桃竹苗及台中地區水情燈號均亮「提醒綠燈」,台積電竹、中、...
五二○在即,賴政府的財經內閣人事大致底定,未獲得續任的金管會主委 黃天牧 昨天表示,在五二○之前說「如釋重負」還太早,...
桃園 石門水庫 蓄水率跌破3成,就連寶山、寶二水庫都逼近2021年全台旱災後新低點,水情再次拉警報,讓 竹科 陷入缺水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