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外媒報導,美國距離史上首次聯邦債務違約,可能只有數周之遙:這一天可能發生在10月19日前後。
全球貨幣政策已經從放鬆轉向收緊。上周繼挪威之後,巴基斯坦、匈牙利、巴拉圭及巴西等四個新興經濟體相繼升息,美國聯準會(Fed)與英格蘭銀行(央行)也明示貨幣政策將趨於收緊。各國央行已不再「使盡渾身解數」,以確保家庭、企業及政府能夠以超有利的利率借到資金。
東吳大學講座教授、前經建會副主委薛琦於《聯合報》撰文指出,通膨完美風暴已然成型,形成主因有:全球化的退潮、供應鏈成本增加、環保意識抬頭令生產成本增加、當國際運費受疫情影響大幅飈升、疫情對各產業影響有正有負、最後一項會推升通膨的就是工資。以上衝擊「通膨還是暫時的」?
全球主要央行總裁29日警告,阻礙全球經濟成長的供應緊縮情況可能惡化,使得通貨膨脹的時間拉得更長,儘管當前的多種商品勞務價格急升仍應該是暫時現象。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說,通膨令人沮喪,預期會持續到明年。
油價勁揚、缺工、缺船…全球目前面臨的物價上漲壓力恐怕比預期更迅速加劇。這也使得一些人認為通貨膨脹升溫將證實只是暫時現象的看法,如今面臨挑戰。
拜登政府23日就全球晶片短缺問題再度召開峰會,會中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提出要求業者在未來45天自動提供有關供應鏈相關資訊的計畫,蘋果、英特爾、三星、通用汽車與台積電等業者,預計將會響應此一計畫。
中歐高級別戰略對話與歐美貿易與科技委員會會議,近日接力登場。面對中國崛起所帶來的挑戰,有別於美國強硬的對中政策,歐洲選擇以不同的策略因應,並加強市場規範。美國則仍積極修復美歐關係,拉攏盟友共同應對中國。
包括富達、東方匯理等合計管理近30兆美元資產的220家基金公司,今天聯名要求德國漢莎航空等1600家旗下投資的全球汙染最嚴重企業,應「緊急」訂定以科學為依據的減排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