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編按:日前媒體報導兩岸ECFA繼行,國台辦正式出面證實從2022年1月1日起繼續執行,ECFA實施為兩岸企業帶來好處,也為台企減免關稅約70億美元。大陸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引用數據指出,兩岸貿易額持續創高,2021年前11月年增近三成。

隨著永續意識抬頭,對於企業是否「漂綠」的疑慮聲浪也隨之而起。

《日經》報導,大規模的貨幣寬鬆等影響,美元的供給量持續增加,相對於黃金的價值大幅下降,未來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RB)將啟動貨幣緊縮,各國央行對美元地位的存疑難以消除,全球中央銀行和公共機構正在增加黃金的持有量作為外匯儲備資産,資金持續從美元流向黃金。

《日經》報導,美國拜登政府2021年面對的最主要政治課題是超預期長期持續的高通貨膨脹。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RB)取消了「暫時性」這一表述,至今無法預測物價趨於平穩的時間。通貨膨脹長期化的誤判有可能動搖軸心貨幣美元的信用,也有可能影響到中美兩國之間的抗衡。

編者按: 美國著名漢學家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於12月25日逝世,享年85歲。史景遷出生於英國,曾長期擔任耶魯大學教授,他研究中國歷史,以獨特視角、以講故事的方式寫作。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為《追尋現代中國》,從17世紀的明朝鼎盛時期講到1989年天安門廣場的示威遊行,娓娓道來的敘述橫跨近四百年的中國歷史。

香港北威國際集團董事總經理、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系兼任教授劉憶如於《聯合報》撰文指出,此次物價上漲主要源於「供應鏈瓶頸」,聯準會誤以為供應鏈的問題短期內就會解決,不認為貨幣政策須要有所因應。央行誤判情勢而遲遲不出手的狀況,令人對照聯想到的,是四十年前爆發的全球通膨。

《日經》報導,日本新型量子計算機最快2030年問世,日立製作所正在開發對將來擴大規模有利的採用矽的量子計算機,日本將通過産官學多方面的嘗試挑戰走在前列的中美。

《工商時報》社論指出,2022年可能發生的重大金融事件之一,就是美國政府正式出手,推動國會立法規範數位貨幣,目標則是宣稱與法定貨幣連結的「穩定幣」。穩定幣是設計成釘住法定貨幣的數位貨幣,主要功能在扮演從法定貨幣與比特幣、乙太幣等數位貨幣交易、以及去中心化金融合約(De-Fi)時的轉換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