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政府希望在2030年達成電動機車的市占到35%的目標,此前,政府擬在12/10取消對購置電動機車的補助,這將降低民眾購買意願。不過,政府也釋出將持續進行電動機車補助的政策,業者表示歡迎也強調政策要具體,和有效率。

國科會 今天表示,與 經濟部 及 環保 署共同規劃的碳捕捉、利用及封存(CCUS)關鍵戰略布局策略,聚焦技術、產業應用、法規3面向,將參考產官學各方建議,調整擬於年底前提出的行動計畫草案。

這次選戰中,論文門事件、網軍滿天飛,包括民進黨內危機處理、黨內制度的失敗,都讓選民做出了選擇,讓許多縣市的政治版圖大搬風,這也強化了在野黨的制衡能力,如果未來中央政府要順利施政,就更需要增強與地方政府的溝通。

18歲公民權 修憲 案昨未通過,高中生組成的倡議團體「台灣 青年 為氣候」今天號召近百名青年上凱道,共同為氣候發聲,並呼籲選前提出「綠色政見」的當選人,選後應該兌現承諾。

社群媒體 推特(Twitter)11月起經歷新東家伊隆‧ 馬斯克 (Elon Musk)的大規模裁員。與此同時,專家觀察到COP27期間,推特上流傳 氣候變遷 相關的假消息變多了。未來馬斯克在 言論自由 與假消息間的政策如何平衡,引發氣候與環保團體的關注。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台灣與美國在「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的談判上,皆展現了積極的意願,而且,台灣貿易代表也向美方提出下次在台北召開會議的意願,目前雙方持續在貿易便捷、中小企業、反貪汙和良好法規這四項議題上談判,也希望能在今年年底簽定階段性協定。

CPTPP是區域整合中的重要板塊,成員國的GDP合計約13.5兆美元,是世界第三大自由貿易協定,台灣要加入RCEP相當不易,但想成為CPTPP的成員亦不是簡單的事,台灣和中國大陸皆表達加入意願,使得政治的硝煙味瀰漫。目前,成員國傾向先處理英國入會的問題,以彰顯加入CPTPP需要滿足高標準要求,後續才會討論其它國家的入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