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主辦國埃及特別把氣候融資、氣候賠償,這兩個開發中國家最關心的議題,排入優先議程,但隨著會議接近尾聲,卻沒有傳出任何決議。
「紐約時報」( The New York Times ) 14 日報導,美國電商巨擘亞馬遜( Amazon )最快本周開始裁減多達一萬名員工。 從 Meta 、 Lyft 、 Stripe 到推特,美國知名科技公司紛紛裁員,這對美國就業市場或全球將帶來怎樣的影響?
本土疫情逐漸趨緩,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上週透露, 口罩鬆綁制度將於11月分階段上路, 但礙於專家認為口罩是防疫利器,建議再觀察,因此指揮中心將視後續疫情走向而定,有機會在下周公布室外口罩放寬。
美國總統 拜登 與大陸國家主席 習近平 十四日舉行峰會後,因美國眾院議長 裴洛西 訪台而中斷三個月的美中氣候特使會談將恢復。白宮氣候特使柯瑞十五日在聯合國 埃及 氣候峰會場邊表示,稍晚將與中方代表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舉行會談。柯瑞並未說明具體時間,只說「我們將會談,看看會產生甚麼結果」。
世界資源研究院院長達斯古普塔說,美中願恢復合作對抗 氣候變遷 ,「全球都鬆了一口氣」。
柯瑞日前坦言,裴洛西訪台後,...
聯合國(UN)表示,全球人口15日突破80億大關,此為人類進步發展帶來的結果,但由於當前氣候變遷衝擊持續,加以全球資源分配不均狀況日益嚴重,未來人類尋求氣候正義的困難度將持續攀升。
網路沒有國界,許多國家都意識到,在無邊界的網路世界裡,目前面臨有大則恆大、跨國企業壟斷的危機;過去這十年,大型科技公司稱霸,有多規則變成一家之言,將來政府該如何去規範、治理?一方面產業須往前衝,一方面要維護一般民眾的安全、隱私,如何達到平衡,是很重要的課題。
網路時代興起,數位科技一步步改變產業生態與民眾生活,如英國作家狄更斯名言:「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數位應用雖帶來詐騙、假訊息等負面影響,卻也發展出許多正面用途;2022年八月,我國數位發展部正式掛牌成立,部會被賦予「國家數位發展領航者」的期待,未來部門要如何推動數位轉型,解決社會疑慮,引領資通訊產業持續發展優勢,在國際舞台扮演腳色,是值得全民一同討論與監督的課題。
年年引發台灣關注的「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limate Change Performance Index)今(14)日於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7)會場上公布。台灣今年上升1名,進展到57名。跟日、韓等國同屬「非常差」的後段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