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台版晶片法案18日通過,半導體業界大多樂觀其成,該法還涵蓋電動車、5G、低軌道衛星等領域,堪稱台灣科技業最強後盾。然而,對於新法中的定義,為何有國內業者認為補助獨厚某些公司?又不少專家認為, 與他國祭出的扶植政策相比,台灣此法在利多的部分較為薄弱,各界好奇後續法案是否會加碼?

美國10月CPI滑落至7.7%,一些分析師認為美國聯準會將開始調轉槍頭,減緩升息循環的速度。不過,這樣的預期顯得有些急切,因為聯準會並不會因為單一數據的一次表現就改變政策,而且聯準會的通膨目標是2%,與此目標來看,QT依然是未來政策主旋律,只要升息循環持續,美元就有很大的機會徘徊在高檔水位。

科技產業發展快速,近年政府也強力推廣資通領域,加上新課綱廣設人文特色課程,使得明星高中掀語文、人文社會資優班退場潮,且部分學校與教師指導、授課意願降低,也讓人憂心「重科技、輕人文」現象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台灣預計二○二四年起徵收碳費。據了解, 環保署 今年首度委外研究,針對每公噸排碳課徵台幣一百元及三百元兩大方案進行影響分析,但報告認為,兩者對總體經濟衝擊皆不顯著,其中若收三百元,約減損六百億元,僅占二○一九年GDP總額的百分之零點三二,建議台灣碳費起徵價為十 美金 (約台幣三百餘元)。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7次締約方會議(COP27)於20日清晨達成歷史性協議,同意設立一個「損失與損害」基金,由富國支付窮國因氣候變遷造成的損失。

ASML是全球最大晶片微影設備製造商,也是半導體製造業的上游核心企業。ASML看中台灣的半導體聚落優勢、效率、技術,這次投資案除了代表ASML依然看好未來台灣在半導體供應鏈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也許也能讓懼於地緣政治風險的外商重新將台灣納入投資選項。

半導體已然成為各國爭奪領導權的領域,美國、日本、中國大陸、南韓等國家無一不傾注國家力量扶植半導體產業,即使如此,台灣在半導體供應鏈中依然扮演要角,國發會認為,台灣不會因此而失去競爭力,而是越來越重要。

美國科技業裁員潮雖然風聲大,但對於美國勞動力市場來說真的是噩耗嗎? 美科技業從業人數僅占總勞動人口的0.3%,而且釋出的人才也具備一定的工作技能與專業知識,要找到新工作並非難事,更何況根據JOLTs的數據,一個人就有2個工作機會能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