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雄半導體市場,台投資金額高達6兆!

半導體已然成為各國爭奪領導權的領域,美國、日本、中國大陸、南韓等國家無一不傾注國家力量扶植半導體產業,即使如此,台灣在半導體供應鏈中依然扮演要角,國發會認為,台灣不會因此而失去競爭力,而是越來越重要。
台灣在全球供應鏈重組扮演關鍵性角色,國發會主委龔明鑫指出,台灣只會「愈來愈關鍵」,其中半導體會是核心,2024到2025年預計落地投入的金額上看6兆元,且不只是台積電,其他資通訊等產業供應鏈,將讓台灣產業走向非常踏實和堅實。
龔明鑫說,在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推出後,以半導體為核心,儘管未來節奏會有調整,但預估至2024到2025年間,整體半導體產業投資金額可達5到6兆元,且不是只有台積電而已。
龔明鑫說,未來半導體需求還是很全面性,前瞻半導體製程都留在台灣發展,台灣已經獨步領先,尤其是台積電;而在成熟製程方面,在電動車、自駕車,AIOT所需的晶片都有布局,表現不錯,台積電也有投資28奈米,但成熟製程不全然在台灣投資布局。
台灣半導體雖居全球關鍵地位,但愈來愈多競爭者要搶進這塊大餅,競相祭出補貼及減稅籌碼,帶領技術優勢領先國際。其中美國晶片法案匡列390億美元補助建廠或半導體設備,每案最高30億美元,半導體業者建廠及設備投資抵減率25%;日本提半導體復興計劃,匡列6,000億日圓補助半導體業者建廠,設備費用50%補貼;韓國K半導體戰略,著重發展半導體、電動車電池及疫苗,大企業最高享40%研發投抵及10%設備投抵。因此,台灣不能沒有策略,必須提出可行方案扶植關鍵產業,龔明鑫說,我國這次修正產創條例新增10之2條,目的就是要藉提升半導體研發、先進製程設備的租稅獎勵,奠定未來半導體競爭更扎實的基礎。
此外,2018年美中貿易戰開打,啟動全世界供應鏈重組行動,龔明鑫說,台灣扮演非常關鍵角色,主因台灣為供應鏈的生產端,在疫情之後,各國體認供應鏈更需要分散,在大陸的高階產品、有資安疑慮的產線都移回來台灣;中低階、需大規模量產則分散到其他國家,包含東南亞、北美、中東歐等,大陸仍會保留部分產能。
龔明鑫強調,疫情期間,台灣很少趁人之危,口罩、半導體都如此,電動車及其他車用晶片荒之際,台灣廠商不但沒有大幅漲價,且提高產能利用率增滿足歐美訂單需求,展現台灣是可合作的信賴夥伴,因此不只美國,連歐洲國家都有意要和台灣在供應鏈更緊密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