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科技業裁員潮影響大嗎? 勞動力市場仍強健

美國科技業裁員潮雖然風聲大,但對於美國勞動力市場來說真的是噩耗嗎? 美科技業從業人數僅占總勞動人口的0.3%,而且釋出的人才也具備一定的工作技能與專業知識,要找到新工作並非難事,更何況根據JOLTs的數據,一個人就有2個工作機會能選擇。

近來美國科技業掀起裁員潮,不過到目前為止對就業市場卻影響有限。高盛指出這是因為科技業占總就業人數比例很小、而且遭裁撤員工通常也很容易找到新工作。

亞馬遜本周起將開始裁減一萬名員工,在同時臉書母公司Meta也宣布裁員1.1萬人。Redfin、Asana、Salesforce與推特也將加入這波裁員行列。此外TCI基金管理公司也把目標鎖定谷歌母公司Alphabet,指稱「員工人數太多、及每名員工成本太高」。

雖然科技業精簡人力消息一波接著一波傳來,但到目前為止美國就業市場依然風平浪靜。截至11月12日為止的上周申請人數下滑到22.2萬人。

不過Evercore ISI分析師海曼(Ed Hyman)也警告,由於到前周為止的13周平均申請人數已觸及4,597人,創下疫情結束後的最高紀錄,凸顯未來幾周失業金初請失業金人數應該將會上升。

如果企業勞動力成長太快、但營收卻未如預期增長,裁員將有其必要,亞馬遜就屬於這種情況。從2019年底到2021年底,該公司員工數增加逾倍,但每名員工創造的營收卻下滑17%。還有一種就是預期營收將減緩,因而先發制人採取縮編行動,Alphabet與Meta則為該情況。

不過高盛經濟學家畢格思(Joseph Briggs)認為科技業裁員不足為憂。他指出科技業職位空缺仍舊很多,因此遭裁員的員工要找到新工作並非什麼難事。此外科技業就業人數僅占總就業數的0.3%,所以它的縮編,對於整體就業市場也影響不大。

畢格思還補充,目前其它產業的就業情況並沒有看到惡化跡象,凸顯科技業的裁員應是該產業成長放緩引發的副作用,並不能將它視為整體就業市場榮衰的主要指標。

還有一些產業聲稱在進行縮編後,員工創造營收反而增加,Expedia就是其中一例。它指出自從2019年到2021年期間大舉裁員42%後,每名員工創造營收激增22%。

相關新聞

高教工會召開記者會指出,2005年大專校院教師評鑑明確列入大學法,迄今已走過20年,但評鑑已發展成失控的怪獸,要求大學法修法,...
美國川普政府下令把國防部改名為「戰爭部」之後,隨即召集美國國內外所有的各軍種將領,齊集維吉尼亞州的陸戰隊基地,...
以哈戰爭已滿兩年,美國總統川普提出了一個名為「20點計劃」的和平方案,目前已經取得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同意,但巴勒斯坦方並未加入討論協議內容...
多部田俊輔:在中國,被稱為「內卷」的過度競爭不僅停不下腳步,還在向引領世界的純電動汽車(EV)及電池等諸多行業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