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編者按: 新冠肺炎延燒至今已快兩年,期間疫苗陸續問世,近期內在歐美更將推出口服藥。台灣疫苗採購與研發上,在這一年經歷了許多紛擾,隨著國產疫苗之一的高端疫苗獲選WHO團結試驗(Solidarity Trial),國內疫苗該如何放寬眼界、長遠布局,是重要關鍵。
晶圓代工龍頭廠台積電昨董事會通過在日本熊本市設立一家子公司(JASM),並與日本索尼半導體解決方案公司(Sony)共同宣布,雙方在日本合資建晶圓廠;這是台積電首度與客戶在海外合資十二吋晶圓廠,台積電3年投資近3兆力保NO.1。
新北市議員黃永昌今在總質詢詢問,新北配合中央發展再生能源政策目前辦理進度,新北市長侯友宜呼籲中央在能源配比上要好好思考。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次締約方會議(COP26)即將於12日結束,路透社今天(8日)報導,全球最弱勢國家仍在等待富裕國家提供資金援助。
編者按: 新冠肺炎口服藥近期陸續問世,由美國默克公司開發的新藥「莫納皮拉韋」已於上周在英國通過批准,將於本月底至 12 月初、透過藥物實驗進行推廣;另一大藥廠輝瑞開發的口服藥 Paxlovid,被研究報告指出,可降低89%的住院或死亡風險。對此,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表示,抗疫武器越多越好,若其中一者產生抗藥性,還有一個可以用,但他強調,藥物不能取代疫苗,兩者抗疫效果是累加的。
出席第26屆氣候大會(COP26)的民進黨立委洪申翰說,這次各國在談減碳,最重要的關鍵就是再生能源發展。
氣候變遷是廣及全球的挑戰,環保署副署長沈志修說,台灣有能力貢獻國際,卻「被迫隔離」於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之外,將持續爭取美國、英國等理念相近國家支持,以政府觀察員身分參與。
2020年新冠疫情至今,股價與房價仍大幅上漲,與疫情衝擊下百業蕭條形成對比,街上不少店面貼上招租廣告,貧富差距也在這波無薪假、失業潮中越拉越大,疫後的貧富差距比以前更加嚴重,目前各國對於收入差距的判斷,主要以「可支配所得」來衡量。舉凡國際政經局勢,國內外疫情變化、疫苗施打進展、紓困與振興方案、主要國家財政與貨幣政策、美中貿易戰與科技戰、產業供應鏈重組衝擊,勞工政策與青貧政策走向等,盼透過公與義小組專家聚焦討論,提供解析與方向析,提供台灣因應之道與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