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美國總統拜登本周將出訪亞洲,商務部長雷蒙多證實,拜登此行將宣布啟動印太經濟框架(IPEF),日本、韓國、澳洲與紐西蘭預料都將加入此一新區域經濟組織。美國駐日大使易曼紐接受產經新聞專訪時表明,美日要加強太空、醫療、保健等的合作,並強調將不會邀請中國加入。

台灣疫情升溫,近期也引發全台「防疫保單之亂」,除了保單設計本身就有問題,身為主管機關的金管會管控也沒有出面承擔責任。各大保險公司背負商譽危機,也要在合法範圍內降低虧損,原因何在?台灣好不容易建立起的「保險專業信任」是否會走回頭路,一場保單海嘯才正要席捲而來。

疫情發展嚴峻,倘若不幸確診居家隔離,要如何申請藥物?尤其一些高風險族群,如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失智、癌症等,更需特別注意。 衛福部 目前提供兩款公費口服藥物:輝瑞 Paxlovid 與清冠一號中藥,若家中有相關案例,請把握黃金「發病5天內」時間,跟隨下列步驟備齊藥物!

世界衛生大會(WHA)將本週日登場,就台灣是否能以觀察員的身份參加,除有13國提案支持台灣與會外,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更在18日發表聲明,指病毒無國界,沒道理把台灣孤立在外。台灣疫情嚴峻,一場屬於兩岸的國際外交戰也如火如荼進行中,就待這週看如何結尾。

聯合國今天說,4項關鍵氣候變遷指標都在2021年創下新高紀錄,並警告全球能源系統正將人類推向災難。

企業憂綠電不足,政府已承諾釋出部分綠電到市場;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表示,盼政府訂出合理釋出比例,相關規劃也必須有明確時間表,「台電不應該跟企業搶綠電」。

編按:去年11月葉倫曾表示,美國通膨雖高,但1970年代的停滯性通膨不會重演。隨著烏俄戰爭持續影響能源與糧食價格高漲,拖垮正在復甦中的全球經濟。葉倫此時警告,全球可能會進入經濟成長趨緩、停滯性通貨膨脹的高風險狀況。此外,戰爭引發的全球糧食危機,更必須做好救援準備。

據香港《南華早報》報導,陸美商會發布白皮書,提出在中國營運的美國公司的關注點和政策建議,並表示,美中「脫鉤」的代價將是巨大的,不會有贏家。該商會呼籲兩國都應該以解決具體問題為基礎,致力於制訂商業和政治接觸的「真正」計畫,避免圍繞以價值觀為基礎的分歧公開發出煽動性、毫無益處的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