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據香港《南華早報》報導,陸美商會發布白皮書,提出在中國營運的美國公司的關注點和政策建議,並表示,美中「脫鉤」的代價將是巨大的,不會有贏家。該商會呼籲兩國都應該以解決具體問題為基礎,致力於制訂商業和政治接觸的「真正」計畫,避免圍繞以價值觀為基礎的分歧公開發出煽動性、毫無益處的言論。
俄烏戰事延燒導致穀物價格狂飆,促使印度政府宣布禁止小麥出口,但印度並非唯一採取出口限制的國家。據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統計,在俄烏衝突爆發後,全球至少14國限制糧食出口,而這恐怕加劇糧食通膨危機。
國內確診人數持續增加,但大多以輕症及無症狀為主。台灣目前常見治療新冠肺炎的藥物分為四種,但由於抗病毒藥必須符合一定資格才能申請,所以也為大家一併整理可以直接在藥局採買的常備用藥,在必須與病毒共存的時刻,多一份安心與保障!
編按:美通膨危機加劇,在拜登大力支持下,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表示,央行將繼續升息直到「有明顯和令人信服的證據顯示通膨回落」。這是他迄今最鷹派的言論。
黃介正教授指出,台灣已經逐漸邁向「強國用兵的想像場域,兵棋推演的當紅標的」。國際能見度的提升,為長期被忽略孤立的苦境提供了某種程度上的心情療癒,驀然回首,卻見高聲量竟源於兵凶戰危。此台灣人民之幸耶?中華民族之禍哉?
網路時代人人可發表自己的看法,日前台灣賽車教父廖志賢在直播中,稱5個大學科系「 沒用 」的言論引起社會大眾熱議。無獨有偶,教宗方濟各16日在接見意大利各所大學校長時,也談起大學現存的問題,與未來發展的走向,值得你我一同思考。
編按:兩岸關係持續緊張,不管是和平統一還是非和平統一,中國仍然不放棄解放台灣的想像。隨著烏俄戰爭爆發,美歐西方國家,紛紛以行動聲援烏克蘭,嚴厲制裁俄羅斯,造成俄羅斯經濟大衰退。對此,美國和台灣都需要掌握,並影響中國對沖突的看法,美國外交關係協會研究員大衛•薩克斯分析,烏俄戰爭可以讓中國吸取了什麼樣的經驗?
受到數位化時代影響,出版業近年來持續迎來寒冬,在疫情的衝擊下更是雪上加霜;已連續兩年取消實體展的台北國際書展,今年更面臨將開展疫情升溫的窘境,文化部雖仍決定如期辦展,但多家主打童書的出版社表態退出,在非常時期,文化部能否兼顧國民健康且承擔文化大任,值得一同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