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綜合媒體報導,美國財政部長葉倫指出,為緩解飆升的通貨膨脹,拜登政府正在研究修改對中國商品徵收關稅的「301條款」,以及對特定產品免徵這些關稅的程序。但她也清楚表示,商品消費只佔的三分之一,削減對中關稅不是解決通膨的萬靈丹。 美國正在考慮撤銷部分川普時代對中國加徵的懲罰性關稅。
國內農業長期缺工,一年的臨時工缺口就達10萬人,導致農田裡黑工屢見不鮮。日前一紙農委會公文,鼓勵農民在不影響農業生產前提下,提供移工從事農事體驗活動;政府不從根本解決缺工問題,卻遊走灰色地帶,外界不免質疑是在為黑工解套。
綜合媒體報導,美財政部長葉倫警告,美國可能面臨長時間的高通脹,同時世界銀行(World Bank)大幅下調了全球增長預測,並指出許多國家存在衰退風險。
數據最新分析顯示,現今的美國通膨更接近1980年的峰值,這表明聯準會把通膨拉回目標區間的難度不亞於前聯準會主席伏克爾(Paul Volcker)所遭遇的問題。
《彭博社》報導,日本高級決策者對日元暴跌看見另一個機會,正因為日元疲軟正放大成本推動型通脹,可能為日本提供多年來確保通脹穩定的最佳機會。
《日經》報導,日本銀行維持大規模貨幣寬鬆政策,並以0.25%左右的利率無限量買入10年期國債的「市場操作」,明確要把利率控制在低水平的姿態,即便如此,市場認為如果日元進一步貶值,日本銀行將不得不修正寬鬆政策。
清華大學梅貽琦校長曾說:「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在高等教育逐漸技職化的今天,政府的施政方針是否能還給大學自由辦學、群聚天才的風氣?值得我們深思。
《金融時報》專欄作家福魯哈爾引述《指南:中間人經濟的崛起和溯源的力量》新書的一段話──供應鏈的中間人雖然讓資本主義運轉得更加順暢,但同時也以損害經濟和社會的方式扭曲了資本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