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移工「體驗農事」? 農委會不敢面對的缺工問題

國內農業長期缺工,一年的臨時工缺口就達10萬人,導致農田裡黑工屢見不鮮。日前一紙農委會公文,鼓勵農民在不影響農業生產前提下,提供移工從事農事體驗活動;政府不從根本解決缺工問題,卻遊走灰色地帶,外界不免質疑是在為黑工解套。

農業缺工至今無解,雖已開放農業移工,目前卻僅提供二千四百個員額,還因疫情至今僅來台一千一百多人,另一方面逃逸移工已達六點四萬人,其中不少流竄到農村當「黑工」。政府長期放任非法移工填補農業缺工,未料農委會如今直接發文遊走灰色地帶,鼓勵提供移工假日農事體驗。

根據該公文,農委會請農會輔導農民,提供以農事休閒體驗或產業文化交流活動,強調非提供勞務,不得給付薪資或報酬,雙方也無指揮監督關係,最後甚至說,如果有不知情人士誤解舉發非法雇用移工,可跟權責單位說明這是農事體驗。

農委會輔導處副處長陳怡任表示,由於移工不可隨意更換雇主,加上外籍移工回到母國也可能從農,配合「食農教育法」的通過,會行文給各級工會該公文,目的是讓移工在假日到農田體驗學習,同時也滿足農民的缺工需求,已達到互利,但不可有僱傭打工的關係。

陳怡任坦言,移工選擇來台是就為了賺錢,因為許多偏遠地區聘不到勞工,因此移工假日會選擇從事其他農事工作,農委會也有和農民一再宣導不可聘僱黑工,針對季節性缺工,已有輔導合作外展單位幫忙調度。

農民多年來靠著七十、八十歲的千歲團、外籍配偶,以及失聯移工撐起一片天。面對非法移工,在疫情下,執法單位睜隻眼、閉隻眼,已是公開秘密;然而,有關單位應思考正軌補強之道,而不是帶頭發公文鼓勵移工假日農事體驗,不根本解決缺工問題,對台灣未來農業發展埋下巨大隱憂。

相關新聞

經濟部表示,修法明定建築物屋頂設置太陽光電,是呼應國際發展趨勢,規範新建、增建或改建的建築物應設置一定裝置容量以上的太陽光電發電設備,...
投資自然必須要有制度配合,目前農委會「接受捐款執行認養植護樹與野生動物保育作業要點」收受企業捐贈,卻不管是否有「外加性」、...
台灣再過2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國人平均餘命從1995年健保開辦以來的74.95歲,成長至2021年的80.86歲,落後日韓2歲以上,同時,...
台灣即將進入「零家庭照顧者」時代,政策卻跟不上人口老化,中重度失能者無法從 長照 2.0得到完整服務,導致照顧悲劇頻傳。呼籲國家負起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