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世新大學客座教授王健壯撰文強調,為了防疫,民主可以部份暫停,但四權一體的集體失能,無助於民主防疫,卻有害於憲政民主;病毒要監控,對權力亦然。

《金融時報》報導,國際清算銀行警告,領先經濟體正接近一個「臨界點」,過了這個臨界點,價格快速上漲將變成常態,而且難以逆轉。 BIS呼籲,各國央行應「迅速且果斷」升息,以避免熾熱的通膨轉變成消費、投資及就業市場更嚴重的問題。

電價喊漲,工總理事長苗豐強直言,如果只調漲用電大戶電價,對傳統產業營運來說,儼如雪上加霜,並不公平,也會與政府鼓勵台商回台投資政策相互矛盾,增加經濟衰退風險。

綜合媒體報導,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剛結束,西方國家的歐盟高峰會、七大工業國(G7)領導人高峰會及北約峰會接連登場。會議內容針對中國大陸近年來愈來愈激進的行為進行討論外,也會就俄烏戰爭再度向俄羅斯施壓,其中北約更計畫正式宣布將擴大駐守在東歐的部隊。更宣布要為貧困國家的全球基礎建設項目籌措大約6000億美元,來跟中國龐大的「一帶一路」倡議相抗衡。

《日經》過去報導指出,如果連半導體都全盤對美國做出讓步,拱手相讓的話,台灣就沒有外交底牌了。台灣最害怕的是今後按照美國所想的進展。

東京財團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員柯隆指出,國際社會正處在一個分水嶺,繼續維護全球化,還是邁向保護主義,何去何從這是一個問題!繼續走全球化的路需要世界主要國家適當地讓步和妥協。邁向保護主義結果也是十分明朗的,進入死胡同。在這樣一個重要關頭,亞洲終於邁出了具有歷史意義的一步。

《經濟日報》社論指出, 以目前兩岸的氛圍,ECFA當然不可能深化擴大,但至少應掌握現有的貿易利基。政府因應措施如果還是一成不變,繼續停留在鼓勵國內消費,提供出口補貼,治標而不治本的格局;不但損害台灣產業的利益,更達不到分散出口的目標。

自去年十一月以來,加密資產加速崩盤,所辭加密資產的市值流失逾二兆美元,從超過三兆美元縮水至不到一兆美元。這不是加密世界第一次面臨生存危機。對於加密貨幣投資人和業者來說,第二輪加密貨幣冬天可能是一場嚴酷的寒冬,但最終,如果它經歷過2000年網路泡沫崩盤後的清理機制,這對加密貨幣及其剩餘的投資人來說,也許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