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工商時報》社論指出,俄烏戰爭引發原物料、零組件的供應鏈斷鏈,石油、能源價格飆漲之外,對糧食的充分供應、價格的波動,衝擊相當大。而因目前各方勢力介入,短期內戰事似乎也沒有止歇的跡象,對糧食的供應及價格帶來重大的威脅。
隨著俄烏戰爭加劇疫後復甦走緩,成長放緩和高通膨所構成的停滯性通膨將重創全球經濟,國際貨幣基金本周將下修全球經濟成長預測。華爾街銀行高盛則預估,美國經濟未來兩年陷入衰退的機率約有35%。學者示警,台灣最快在第三季、最慢第四季就會出現停滯性通膨風險。
國家兩廳院攜手余紀忠文教基金會為坪林國中打造一系列舞蹈藝術深化教育。除了邀請同學們到兩廳院欣賞 2022 TIFA 史蒂芬妮・雷克《群像》之演出、參與兩廳院導覽以外,更邀請《群像》演出排練指導劉奕伶老師至坪林國中,帶給同學們精彩的舞蹈課程,引導學生探索美與藝術的興趣。
日前媒體報導,主計長朱澤民於立法院談及痛苦指數,他以當前的通膨率及失業率推計,今年的痛苦指數有可能會超過6.0,這一席論述立即引起各方關注,《工商時報》社論指出,全球生產技術、產業結構、貿易自由化程度已和40年前不可同日而語,痛苦指數升高,反映人民生活壓力愈來愈大,政府不能視而不見。不過,痛苦指數升高並不能直接與停滯性通膨畫上等號。
編者按: 國內疫情再升溫,中央疫情指揮中心17日記者會上宣布,同意6歲到11歲兒童可施打莫德納疫苗,由於國外大部分兒童是接種BNT為主,尤其美國CDC唯一核准的兒童疫苗只有BNT,此舉引發疑慮。外界質疑,日前衛福部才宣布BNT兒童疫苗採正在談,那採買進度現在到底為何?攸關下一代的健康,政府須審慎面對。
世新大學客座教授王健壯撰文指出,民主政治是政黨政治,但台灣實施政黨政治雖已過卅多年,卻距離「政黨關係正常化」目標仍遙遠。並引用司法院長許宗力曾在一篇文章中引述德國學者說法,認為對憲法機關所要求的機關忠誠原則,也應適用於政府與反對黨之關係,而彼此應負之忠誠行為義務,則包括相互支持、尊重與體諒的義務。
工總新任理事長苗豐強昨日於會員大會中提出5大建言,他提到,物價上漲、利率上升,產業正式進入「高成本的時代」,因此產業要提升效率、推動數位轉型;政府與企業共同合作解決五缺困境;強化供應鏈韌性;重新打造亞太營運中心以及落實ESG與循環經濟。
《日經》報導,2021年以來,過度依賴台灣的地緣政治風險不斷被指出,但世界至今仍無法扭轉。未來全世界對尖端半導體的需求量是現在不可比擬的。但現在採購地基本上仍局限於台灣,供應鏈的扭曲局面今後進一步擴大的可能性很大。世界各國需要對「台灣風險」的增加提高防備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