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依據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今年8月最新的AR6報告,其明確指出的是氣候變遷對於地球人類的影響已經達到紅色警戒(Red code for humanity)的程度。
《工商時報》報導,為避免營利事業或個人於低稅負國家或地區,透過境外公司保留海外關係企業所得盈餘不分配回台灣母公司,以遞延台灣納稅義務,台灣於2016年三讀通過受控外國企業(CFC)制度,以維護租稅公平。
編按:先前8月1日《工商時報》就曾披露台積電7奈米廠落腳高雄煉油廠舊址消息,台積電持續擴大在台投資,南下高雄設廠選擇有諸多考量因素,但不排除任何可能性。繼南科十八廠投資逾兆元打造五奈米及三奈米生產重鎮後,目前傳已選定中油高雄煉油廠五輕舊址,打造在台灣的另一生產重鎮。
為響應全球淨零碳排倡議,新光保全(9925)與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及國內外20幾家企業成立「台灣淨零行動聯盟」,共同推動「台灣淨零排放倡議Net Zero 2030/2050」,將以內湖總部及相關營運據點的淨零碳排為努力目標,展現對氣候變遷危機議題的重視。
雲林地區顯著下陷面積近200平方公里,恐危及高鐵沿線。雲林縣政府為因應56年大旱,並改善超抽地下水情況,與金門酒廠合作種「省水作物」高粱因應,雲林縣政府農業處表示,中央補助不但可以鼓勵農民轉種植省水作物,還可以防止超抽地下水,進而防高鐵沿線地層下陷。
綜合媒體報導,美8月最新就業報告顯示就業成長減弱之際,又逢物價及勞工薪資卻持續飆高,令外界擔憂美國陷入停滯性通膨(stagflation),讓聯準會購債計畫退場時機生變。
編按: 隨著各國疫苗接種率提升、經濟活動步入常軌,主要央行的擴表增幅開始趨緩,預示著全球經濟快速擴張或許即將結束。中央銀行副總裁陳南光近日透過台灣銀行家雜誌9月號發表「消失的通膨」,強調抑制通膨的長期結構性因素已鬆動,5大警訊恐誘發通膨上揚。陳南光的發文也為央行本月23日理監事會的貨幣政策釋出指引。
編按:政府釋放軍公教調薪與基本工資調漲的同時,更應正視勞動市場惡化的警訊,《經濟日報》社論指出,新冠肺炎疫情肆虐,雖然我國經濟在出口支撐下,今年經濟成長率預估可以達到3.69%,今年6月份失業人口高達57萬人,失業率高達4.8%,更是自2010年10月以來的最高峰,除了加速強化短期紓困措施外,中長期也應由源頭做起,政府應從優化產業體質來改善勞動市場體質,才是務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