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2008年余紀忠文教基金會所舉辦的「台灣經濟新局與發展」研討會,薛琦教授擔任主持人,他指出,在全世界都看中國大陸的時候,我們自己也看中國大陸。不過我們在看中國大陸的時候,中國大陸也看我們。

「余紀忠講座」首場邀請到享譽國際的歷史學家余英時院士與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院士進行演說,並為「余英時書架」、「楊振寧座椅」進行啟用儀式,展開一場人文與科學仲夏知識饗宴。

余紀忠講座 一代報人精神延續

中央大學表示,余紀忠先生民國21年畢業於大陸時期中央大學歷史系,秉持文人風骨辦報,畢生追求民主自由正義,不僅是掌握時代脈動的先驅,更是一位民主改革的推手。

 他關心且支持母校中央大學的發展,...

時報文教基金會舉辦「台灣經濟:新局與發展」研討會,邀請重量級產官學三方代表就世界經濟變局下,亞洲與中國經濟的前瞻與挑戰、台灣的出路等議題提出建言。

在美國次級房貸風暴衝擊下,今年國際環境出現很大的變化,美國經濟陷入衰退,信用緊縮問題嚴重,同時國際原油價格居高不下且全球發生三十年來最嚴重的糧荒,亞洲各國均面臨通貨膨脹壓力。所幸,亞洲各國區域內的貿易穩定成長,逐漸與美國「脫鉤」,美國的經濟衰退對亞洲各國的影響不會太大。...

從二月首映到六月,我們規劃了一系列巡迴放映暨座談會活動,與台北市、台中市、台南縣、嘉義市、嘉義縣、高雄市、花蓮縣與台東縣等七個縣市的民眾一起分享著【我們的孩子】的感動,同時獲得許多地方縣市政府的熱情協助,舉行了七場座談會。

【我們的孩子】紀錄片,讓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教育的問題,在這些真實記錄著孩子們生活的影片背後,還包含著因從貧富差距、M型社會的惡化,甚至演變成階級複製等社會問題。因此每場座談會,我們邀請到教育和社會領域專家學者,...

這是「面對公與義──台灣的社會發展與變遷」研討會場景。二十幾年前,余英時、林毓生、金耀基、胡佛、葉啟政等十九位海內外知識菁英,曾經在宜蘭棲蘭山莊討論近代中國的變遷與發展。此次「棲蘭會談」變成了「草山論劍」,大家一起在陽明山中國麗緻飯店「閉關」,逼自己面對問題。

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陳添枝,分析自一九九0年代以來,有兩項重大的發展趨勢,對全球產業分工造成深遠的影響:第一是全球化,第二是區域整合。並認為在全球競爭下,台灣唯有改變代工的營運模式,放棄成本競爭的老路,走上自我品牌的營運模式,追求價值的創造,才可能為經濟開創新局。

臺灣大學法律系教授葉俊榮,所看到的全球化現象是兩種跨界的流動,一種是有形的,一種是無形的。前者如人、資金、物品、資訊及產業的跨越國界,快速旦大量流動。後者則如全球治理之下所造成之政府角色的無形流動,最值得注意的是在政府組織、程序、人員等面向上,公領域與私領域之間的交錯匯流,私部門頻繁地分擔原本屬於政府的角色,甚至參與決策程序。

考試院院長黃榮村認為, 在全球化下辦教育,必須有上位計畫,方能提綱擎領,做好教育資源與人才培育政策的配搭工作,並且借鑒他國高教發展以鞭策自己是否立下國家高等人才培育的遠景,看向明天或日趨慵懶、習於慣性、沒有競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