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鴻海研究院今(4)日於台北市鴻海內湖大樓舉行揭牌儀式,由鴻海科技集團(2317)董事長暨鴻海研究院院長劉揚偉親自主持,國發會龔明鑫主任委員、鴻海科技集團郭台銘創辦人以及黃秋蓮總財務長等人共同與會揭牌。今日活動六大亮點一次看!

我國《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簡稱溫管法)實施五年以來,面對全球暖化及國際氣候緊急呼聲,已顯不足。趕在2020年底,環保署及立委洪申翰分別在上週提出修法草案,今年將啟動修法程序。

2019年全球因為新冠病毒肆虐,造成了重大的損失,至今仍在努力的對抗疫情,而台灣由於防疫有成,已多次登上國際媒體,《紐約時報》今日以「台灣如何計畫免於(大部分)疫情」為題,表示雖然台灣目前成功的抑制了疫情的蔓延,但仍有民眾擔憂不知道能持續多久,且專家認為長久以來的鎖國可能造成台灣被孤立。

世衛組織於2021年第一天將輝瑞大藥廠(Pfizer)和德國生技公司 BioNTech 合力研發的 2019 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列為可緊急使用,表示此舉為各國加快批准進口和注射疫苗開啟大門。台灣方面,疫苗開發進度出現拉距戰,共有 4 家業者投入開發,其中最先投入疫苗開發、最先執行一期的國光生 (4142-TW),臨床二期審查受阻;高端疫苗 (6547-TW) 則因與美國國衛院合作,研發進度超前已啟動二期收案,不過台灣政府已向國際洽購疫苗,後續是否能加快批准疫苗上市仍是未知數。

近日鴻海創辦人郭台銘督軍永齡基金會採購輝瑞疫苗,火速40小時送件衛福部,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缺乏原廠授權書。美國大學教授翁達瑞以美國法律觀點出進度無法前進的關鍵原因。

疫情指揮中心24日晚間召開臨時記者會,下重手處理案889可能衍生的相關危機,中山醫大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說,這證實了他個人的擔憂,回溯匡列5千人強制隔離,若還是找不出感染源,疫情警戒層級將升到第二級,最可怕的是,一旦社區也抓出不明來源的確診病例,且病例急速爆量,疫情警戒將推進第3級,大幅影響我們日常生活和經濟活動。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也重話表示,「疫情恐難善了」,並且疾呼:公布鉅細靡遺的確診者足跡,再配合上時間、地點相匹配的接觸民眾強制大量篩查,才能有效撈出密切接觸與非密切接觸的感染者。

旱象遲遲未解,水情更嚴峻,高屏溪攔河堰近日平均川流量下探,創下22年來最低量,原水供應量恐不足為確保各區域水情穩定,4日凌晨零時停止南水北送,南化水庫得增加出水量,以供應大台南民生用水需求,現有水庫蓄水量還得撐到今年7月,苦候甘霖。

急診被塞爆、病房滿床、醫護疲於奔命,難以想像這是雙北醫院真實上演的現況,即使第一線已經滿了,救護車還是源源不絕地把病人送進來。雖然地方政府、指揮中心積極擴充量能、解決問題,若確診數持續居高不下,到底台灣醫療還可以撐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