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乾旱、豪雨成災,台灣未來面對極端氣候事件的頻率會越來越高,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說,近期將宣布未來20年面對氣候變遷調適策略,否則2050年要達到淨零排放,將會來不及。

拜登政府周二宣布,如果政府推出支持性的政策,到2035年太陽能可望供應美國40%的電力。

綜合媒體報導,行政院今(19)日於院會拍板修正通過《證券交易稅條例》草案,將當沖降稅至千分之1.5優惠,再延長三年至2024年底。此外,本次修正也明定當沖股票交易應遵行的作業規定,將來將由金管會、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制定加強券商的事前風險控管機制。

疫情對全球帶來重大影響,金管會主委黃天牧今天表示,疫情期間不僅要處理疫情問題,也要在疫情期間塑造疫情後新典範;面對永續發展,他預期現階段全球會面臨4大重要議題。

科技媒體專欄作家李學文撰文指出,為何馬斯克要發展星鏈、蘋果要自研晶片?為何Google要推出Pixel 6、祖克柏要發展Metaverse、貝佐斯要上太空?我們如果從數位匯流的角度來審視,這些引領著全球網路科技人文發展的巨擘,他們背後的思考其實完全如出一轍。

因疫情痛失照顧者,新冠孤兒恐將面臨更嚴重的貧窮、心理問題!研究指出,疫情已導致全球超過百萬名兒童的主要照顧者死亡,未來可能因為缺乏家庭支持、社會協助與經濟支援而產生更嚴重的焦慮、憂鬱等心理問題,甚至出現其他綜合性的障礙。

科技巨頭建立了平台經濟,用戶與App產品開發者都高度倚賴。但蘋果、Google等巨頭近幾年面對大量反壟斷訴訟,開發商認為科技巨頭一面經營服務平台,一面強制收費權利,逼使開發者不得不付費。

感測器、物聯網、5G連線...消費者樂享各種新技術,2020年疫情帶動的宅經濟更大量推升民眾與企業使用社交媒體、電商平台,並且高喊數位轉型。Google、亞馬遜(Amazon)、臉書(Facebook)與蘋果(Apple)四大平台業者以AI技術收集與操作使用者數據,讓全球用戶和產業成為源源不絕獲利金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