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針對全球國企業都面臨的減碳問題,野寶董事長林柏維表示,「不應再拿環境的成本,來降低工廠的生產成本」,減碳確實需要盡快的進行,但具體作法上,他認為,品牌廠與政府帶頭做。

隨著永續意識抬頭,對於企業是否「漂綠」的疑慮聲浪也隨之而起。

面對氣候變遷,各國均開始推動企業進行減碳之相關法令。KPMG安侯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莊植寧表示,氣候變遷法令不僅是法規遵循議題,台灣企業更應關注供應鏈、產品競爭及企業永續經營。

智慧建築的減碳對台灣 2050 淨零碳排的目標極為重要。

在網路搜尋「氣候」兩字,會發現「氣候變遷」及「氣候峰會(COP26)」已成為熱搜關鍵字。不論是政府、勞工、消費者及投資人決策都聚焦於去碳化行動,世界各地的立法者,也紛紛認同「稅收政策」將在影響民眾及企業對環境的衝擊上扮演決定性的角色。

民進黨強推大新竹合併升格,將地方制度法修正草案逕付二讀,引發朝野戰火。

環保署加速「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草案修法,本周舉辦三場民間研商會,昨為最後一場,環團及法界要求納入「公民訴訟」條款,未來當政府怠惰不作為,民間才能有監督工具。環保署表示,將進一步思考如何具體落實,願意研商討論。

投資台灣三大方案新增廠商減碳排資格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