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電危機 林伯豐籲政府面對現實

                      未來電力需求與半導體產業有關,台積電未來兩年大擴產,光一個廠就需要18萬瓩用電。

經濟部能源局預估2026年總備用容量較2025年再增2.5%,但是台灣是否能夠有足夠供電準備?工商業界普遍不看好,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林伯豐就直言「台灣會缺電,政府要面對現實,不要再用謊言蒙騙!」

林伯豐指出,隨著通訊產業、半導體業在台灣擴大投資,這兩個產業又是台灣用電大戶,讓台灣原本就堪憂的供電能力更是雪上加霜。

2020年台積電用電量達169億度,年增18%,能源局公布2020年能源統計資料,全國總用電量達2710億度,台積電用電占全台用電的6.24%。台北市在2020年的總用量為161億度,和台積電差不多。

未來電力需求與半導體產業有關,台積電未來兩年大擴產,光一個廠就需要18萬瓩用電,其概念就是台中火力發電廠的一個機組可以發電60萬瓩,但一座5奈米晶圓廠就要用掉1/3的火力機組量,由於景氣非常好,許多半導體廠房都是24小時在運作,根據以上數字,一座廠1年可能要用掉15億度的電,這還只是台積電一座廠的數字,如加上聯電等其他半導體廠,對電力需求更為驚人。

林伯豐認為,政府已承認再生能源配比進度落後、銜接不上,就應要面對現實、困難,再檢討對策,尤其國外已重啟核能發電,台灣是否要堅持2025年「非核」應仔細思考,他主張,政府應運用現在可運用的科技實際減排(碳排),解決困難。否則以現在這種情況,「不用等到2025年、2026年,2023年、2024年就會缺電」。屆時只有兩種結果,電價暴漲,企業成本大增;或者企業無法承受電力不穩定風險,直接出走。

商總主席賴正鎰說,半導體產業到國內各地方投資,都會向地方政府提出兩個要求,一是土地供給;另一就是供電穩定,足以顯示半導體產業對於台灣「電力」問題上不具信心、相當緊張。

賴正鎰指出,國內外企業投資台灣,部分原因台灣供電穩定、電價便宜,這是台灣競爭力之一,政府應仔細思考能源政策,以因應未來減碳趨勢、台商回流,和產業深耕台灣、擴大投資所需用電問題。他直言,「核電」如核二、三延役可解決部分燃眉之急。

相關新聞

經濟部表示,修法明定建築物屋頂設置太陽光電,是呼應國際發展趨勢,規範新建、增建或改建的建築物應設置一定裝置容量以上的太陽光電發電設備,...
投資自然必須要有制度配合,目前農委會「接受捐款執行認養植護樹與野生動物保育作業要點」收受企業捐贈,卻不管是否有「外加性」、...
台灣再過2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國人平均餘命從1995年健保開辦以來的74.95歲,成長至2021年的80.86歲,落後日韓2歲以上,同時,...
台灣即將進入「零家庭照顧者」時代,政策卻跟不上人口老化,中重度失能者無法從 長照 2.0得到完整服務,導致照顧悲劇頻傳。呼籲國家負起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