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電危機 林伯豐籲政府面對現實

                      未來電力需求與半導體產業有關,台積電未來兩年大擴產,光一個廠就需要18萬瓩用電。

經濟部能源局預估2026年總備用容量較2025年再增2.5%,但是台灣是否能夠有足夠供電準備?工商業界普遍不看好,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林伯豐就直言「台灣會缺電,政府要面對現實,不要再用謊言蒙騙!」

林伯豐指出,隨著通訊產業、半導體業在台灣擴大投資,這兩個產業又是台灣用電大戶,讓台灣原本就堪憂的供電能力更是雪上加霜。

2020年台積電用電量達169億度,年增18%,能源局公布2020年能源統計資料,全國總用電量達2710億度,台積電用電占全台用電的6.24%。台北市在2020年的總用量為161億度,和台積電差不多。

未來電力需求與半導體產業有關,台積電未來兩年大擴產,光一個廠就需要18萬瓩用電,其概念就是台中火力發電廠的一個機組可以發電60萬瓩,但一座5奈米晶圓廠就要用掉1/3的火力機組量,由於景氣非常好,許多半導體廠房都是24小時在運作,根據以上數字,一座廠1年可能要用掉15億度的電,這還只是台積電一座廠的數字,如加上聯電等其他半導體廠,對電力需求更為驚人。

林伯豐認為,政府已承認再生能源配比進度落後、銜接不上,就應要面對現實、困難,再檢討對策,尤其國外已重啟核能發電,台灣是否要堅持2025年「非核」應仔細思考,他主張,政府應運用現在可運用的科技實際減排(碳排),解決困難。否則以現在這種情況,「不用等到2025年、2026年,2023年、2024年就會缺電」。屆時只有兩種結果,電價暴漲,企業成本大增;或者企業無法承受電力不穩定風險,直接出走。

商總主席賴正鎰說,半導體產業到國內各地方投資,都會向地方政府提出兩個要求,一是土地供給;另一就是供電穩定,足以顯示半導體產業對於台灣「電力」問題上不具信心、相當緊張。

賴正鎰指出,國內外企業投資台灣,部分原因台灣供電穩定、電價便宜,這是台灣競爭力之一,政府應仔細思考能源政策,以因應未來減碳趨勢、台商回流,和產業深耕台灣、擴大投資所需用電問題。他直言,「核電」如核二、三延役可解決部分燃眉之急。

相關新聞

行政院日前拍板,9月1日起新青安貸款撥款不計入銀行法第72條之2限額,以紓解「房貸荒」造成的民怨。新青安鬆綁消息一出,...
主計總處統計,截至今年6月底,勞保潛藏負債暴增至逾13.5兆元,一年之間暴增1.7兆元,連帶推升各級政府潛藏負債高達20.5兆元,...
金管會4日行政院會報告「新青安.貸的到-配合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精進方案之調整」,卓揆決定准予備查,9月起辦理的新青安貸款的撥款案件,...
美國智庫今天指出,中國已在台灣主張的專屬經濟區內強行設置鑽井平台,距離東沙群島限制水域僅約30英里(48公里)。專家示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