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電危機 林伯豐籲政府面對現實

                      未來電力需求與半導體產業有關,台積電未來兩年大擴產,光一個廠就需要18萬瓩用電。

經濟部能源局預估2026年總備用容量較2025年再增2.5%,但是台灣是否能夠有足夠供電準備?工商業界普遍不看好,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林伯豐就直言「台灣會缺電,政府要面對現實,不要再用謊言蒙騙!」

林伯豐指出,隨著通訊產業、半導體業在台灣擴大投資,這兩個產業又是台灣用電大戶,讓台灣原本就堪憂的供電能力更是雪上加霜。

2020年台積電用電量達169億度,年增18%,能源局公布2020年能源統計資料,全國總用電量達2710億度,台積電用電占全台用電的6.24%。台北市在2020年的總用量為161億度,和台積電差不多。

未來電力需求與半導體產業有關,台積電未來兩年大擴產,光一個廠就需要18萬瓩用電,其概念就是台中火力發電廠的一個機組可以發電60萬瓩,但一座5奈米晶圓廠就要用掉1/3的火力機組量,由於景氣非常好,許多半導體廠房都是24小時在運作,根據以上數字,一座廠1年可能要用掉15億度的電,這還只是台積電一座廠的數字,如加上聯電等其他半導體廠,對電力需求更為驚人。

林伯豐認為,政府已承認再生能源配比進度落後、銜接不上,就應要面對現實、困難,再檢討對策,尤其國外已重啟核能發電,台灣是否要堅持2025年「非核」應仔細思考,他主張,政府應運用現在可運用的科技實際減排(碳排),解決困難。否則以現在這種情況,「不用等到2025年、2026年,2023年、2024年就會缺電」。屆時只有兩種結果,電價暴漲,企業成本大增;或者企業無法承受電力不穩定風險,直接出走。

商總主席賴正鎰說,半導體產業到國內各地方投資,都會向地方政府提出兩個要求,一是土地供給;另一就是供電穩定,足以顯示半導體產業對於台灣「電力」問題上不具信心、相當緊張。

賴正鎰指出,國內外企業投資台灣,部分原因台灣供電穩定、電價便宜,這是台灣競爭力之一,政府應仔細思考能源政策,以因應未來減碳趨勢、台商回流,和產業深耕台灣、擴大投資所需用電問題。他直言,「核電」如核二、三延役可解決部分燃眉之急。

相關新聞

「永續」應該不是只滿足於氣候變遷而已。黃主委談的重點是,當今面臨的問題不是只有氣候變遷,而是一個多重危機的問題。...
日前宏都拉斯宣布與我方斷交,外交部次長俞大㵢接受阿根廷媒體專訪時提到,歡迎阿根廷與中國、台灣同時交往,被外界解讀有雙重承認的意涵;...
由磐安智慧財產教育基金會與世博科技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國際智慧財產最新趨勢及因應」國際研討會於 2 月 24 日盛大舉行,...
科學園區用水受矚目,水利署今天表示,再生水未全面上場前,將執行「珍珠串計畫」,串連、調度西部水庫,預計116年、117年全部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