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第九屆余紀忠講座,邀請中研院劉遵義院士主講,以「經濟全球化下的前景與困境」為題。並邀請永豐金控最高顧問邱正雄先生擔任引言人,與劉遵義院士進行對談,希望透過此次的活動,引導社會大眾共同關注此一議題,積極謀求經濟全球化與社會正義間調合之道,善盡台灣為世界公民的社會責任。

編按:高齡化社會是我國近年一直在討論的危機,近期根據內政部在統計數字上示警,老年人口首度超越小孩人口,這暗示高齡社會問題是不得不面對的迫切問題。以下收錄相關報導持續追蹤。

蔡英文總統昨天在新任執行委員推選下,接任中華文化總會會長,她致詞表示,期待文化總會持續兩岸交流工作,文化是溝通最好的橋梁,願意抱持最大善意,增進兩岸彼此認識,要把兩岸文化交流合作的成果,深化到其他領域,創造共同利益。

民國104年底,延宕二十多年的《國土計畫法》終於三讀通過,並在去年五月正式開始實施,預計將全台分為國土保育地區、海洋資源地區、城鄉發展地區、農業發展地區等四大區域,六年內預計再以子法來訂定實施細節,不過在子法尚未公告下,「農地農用」要如何實現,不再只是競選口號,各界都在密切關注。

編按:

台大校園徵才博覽會於3月5日登場,從企業博覽會中可看到台灣勞動市場的景況與台灣人才的走向,青貧的問題再度浮上檯面。從青貧的問題同時也可看到台灣整體經濟及產業問題的痼疾。以下整理相關報導作為追蹤基礎。

拒絕當青貧族 新鮮人謀職向「外」看

台大校園徵才企業博覽會昨登場,卻凸顯國內長期以來的年輕勞動力隱憂,因為低薪環境,成為青貧族。為擺脫困境,今年有不少學生都將謀職眼光向...

2016年12月初,《16:是誰讓少年帶著痛苦與懼怕走完他的人生》出版,本書紀錄16歲少年買泓凱於2013年於桃園少輔院死亡事件,在監委王美玉不懈地調查之下,死亡真相至今依舊不明。買泓凱生長於弱勢家庭而無法得到健全的照顧,而當他因微罪犯法進入少年矯正機構,反而讓少年無辜命斷於此,而當少年家人欲探知少年死亡真相時而進入司法體系時,卻因官僚系統官官相護而讓事實依舊懸於空中。一個年輕生命的喪失映照出法務矯正體系、官僚體系、社會環境等層層問題。...

國發會委員會昨(20)日通過三案,落實政府結構創新、擴大投資的政策方向,除完善花東軌道建設、新竹生醫園區蓋新大樓,並通過輔導養豬業、推動沼氣發電,今年發電目標為1億度。

拚經濟的前瞻基礎建設特別預算案計畫3月中旬送立法院,行政院在城金建設中新增10項幸福工程為新亮點;包括公共服務中心、舊市區再造、生活圈道路改善、在地型產業園區、複合型公共住宅等,規模約1,400億元,其中700多億元將納特別預算規劃,短期內要讓民眾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