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去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總統蔡英文宣示台灣要跟進世界,達成2050淨零轉型,一聲令下,政府部會開始動起來,時隔一年,行政院將《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草案,送到立法院審查,立法院也在短短兩周就火速初審通過,送朝野協商,準備在九月新會期完成三讀。《溫管法》修法後,將更名為《氣候變遷因應法》,但這部攸關台灣減碳轉型的重要法案,卻有三大重點遭到外界批評,不禁讓人政府減碳的決心。
兩黨達協議 推出氣候變遷條款 催動減排、清潔能源應用 特斯拉、豐田等電動車廠將受惠
經濟部水利署今天召開水情會議,檢討水情並啟動出水管控及跨區調度,穩定二期稻作供灌需求、民生及產業用水,並以10月底蓄滿水庫為目標。
政府及台電積極發展再生能源,不過,110年國內再生能源佔比僅6.0%,還有很大的推進空間。
全球受疫情及烏俄戰爭等長期事件影響,能源、原物料、民生物資等價格齊漲外,通貨膨漲及經濟衰退更接踵而至。台泥企業團董事長張安平表示,近期全球天候異常炎熱,他很擔心明年可能出現糧食短缺的情況,可能會對全球經濟再度造成衝擊。
根據國際報告SREX,極端高溫(熱浪)、極端降雨及乾旱等極端氣候事件未來將會頻繁發生。並加速產生野火的風險,野火容易增加大氣中的甲烷濃度致加速導致氣候變遷。美國南加州棕櫚泉(Palm Springs)在6月,高溫飆破攝氏45度,導致森林野火在乾旱地帶爆發。
台電因國際燃料成本高漲,今年負債恐超過上千億元,而明年預估國際油價仍高空盤旋, 台電 面臨破產壓力。對此,經濟部首度在明年度預算「雙管齊下」,同步編列台電赤字預算,且針對台電穩定供電計畫增資,確保台電後續營運。
從野柳地質公園遠眺外木山海岸,後方是協和電廠煙囪。協和電廠未來擬填海造陸蓋天然氣接收站,引發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