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東吳大學講座教授 薛琦,利用解讀不同數據看待台灣經濟是否有進步,並認為了解了這些數字的關係後,過去幾年來台灣的經濟是好或不好,不是看一個人怎麼說,而是看選那一項資料來解讀。同時利用經濟實證分析,台灣的法令與制度都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臺灣大學法律系教授葉俊榮,所看到的全球化現象是兩種跨界的流動,一種是有形的,一種是無形的。前者如人、資金、物品、資訊及產業的跨越國界,快速旦大量流動。後者則如全球治理之下所造成之政府角色的無形流動,最值得注意的是在政府組織、程序、人員等面向上,公領域與私領域之間的交錯匯流,私部門頻繁地分擔原本屬於政府的角色,甚至參與決策程序。

台南縣政府、時報文教基金會共同主辦的「台南縣大河論壇」研討會,26日在七股鄉黑面琵鷺保育管理及研究中心舉行,與會學者專家就潟湖沙洲防災復育、水患工程治理、地層下陷等議題提出改善意見及建言,期能改善台南縣內河川、排水系統功能,以減輕水患問題。

這項研討會於今天上午9時舉行開幕式,蘇煥智縣長、水利署長陳伸賢、時報基金會董事長余範英等貴賓應邀出席。

蘇縣長致詞表示,全球暖化後,台灣的淹水災情已成為各地民眾的夢魘,2年多來,...

一、前言

從史學發展來講,二十世紀最後一、二十年與十九世紀末同樣發生鉅大的變化,而且二十世紀最後一、二十年史學典範動搖情形還比十九世紀末來得嚴重,後現代對歷史學造成根本動搖,幾乎完全否定史學這門學問存在的理論基礎,這是從希羅多德、司馬遷以來史學所面臨最嚴重的挑戰。

十九世紀末有歷史主義(historicism),把一切放在歷史發展情境下歷史化之後,也就沒有所謂永恆不變的真理,因此導致西方道德、宗教、倫理等基礎的動搖,...

全球化下,對人才的競爭更為明顯,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曾志朗表示,讓我們的孩子有能力與世界上其他人競爭,教育投資是絕對必要的;教育藍圖的規劃必須長遠,不能中斷、停止。

他說,台灣近年也出現「M型社會」現象,貧富差距加大,中產階級萎縮,學生發展也呈現兩極化;要改變貧富差距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做到教育資源分配的公與義。

中國醫藥大學校長黃榮村表示,教育分配不公平的現象在政府努力下雖有趨緩,在「量」上面沒有問題...

會議主持人:余範英(時報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會議人員:於幼華(台大環工系教授)、歐陽嶠暉(台灣水環境再生協會理事長)、馬以工(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李鴻源(台大土木系教授)、李永展(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理事長)、賴幸媛(立法委員)、趙永清(立法委員)

突破爭議 大格局國土規畫

余範英:蘇花高的爭議不是今天才有,早在一九九八年即開始進行工程規畫,二○○○年通過環境影響評估,二○○三年並未開工,...

這是一篇命題之作,字數又有明確的限制,所以不能就主題的各個層面廣泛地進行討論。此處只能就培養「歷史的思考」(historical reasoning)這一點來談。

  「歷史的思考」是我喜歡用的名詞,我的意思是,任何一種現代學科都有通識的任務,正如經濟學教導人們「經濟學的思考」,歷史學一樣可以培養「歷史的思考」。

  「歷史的思考」至少有幾個要素:第一、是歷史想像能力的培養。這是人文教育很重要的環節,...

舉個例子吧!立法政策上常面臨一些數字或數量的選擇問題。假設犯罪所得是一萬元,但是被抓到的懲罰是一千元,那懲罰的效果一定不彰顯。但是,如果處罰也是一萬元呢,還是不行,因為每十個只有一個被抓到,因此較好的做法是處罰十萬元。這背後所要處理的是適當嚇阻(optimal deterrence)的問題。又假設撞死人所必須賠的錢,低於撞至重傷所必須賠的錢,那麼司機在撞倒人後,便有乾脆撞死的誘因。又如果,法律規定擄人勒索,不論是否撕票,一律處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