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世界銀行週二同意將應對氣候變遷的支出提高。

因公司資產遭香港政府凍結,港媒指《蘋果日報》最快今(23日)起就會停運。香港特首林鄭月娥22日出席行政會議前,對於是否解封《蘋果》凍結資產,強調最終刑事檢控權在律政司,不受任何人干擾,並稱《香港國安法》「須嚴肅執行,不能形同虛設」,稱凍結資產做法是國際慣例,以防範有人以相關資產繼續危害國家安全。美國國務院則對此事「深表關切」。

一份刊登於科學期刊《自然:永續(Nature Sustainability)》的研究發現,綜觀全世界海洋中的垃圾,竟有近一半是裝外帶食品和飲料的塑膠容器。

藍濤亞洲總裁兼東海大學智慧轉型中心執行長黃齊元於《聯合報》撰文指出,台灣把焦點放在本土化,而非國際化,政府努力打造國家隊,滿足國內市場,卻缺乏成為亞洲樞紐的願景。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2015年、2017年都曾討論將大堡礁列入瀕危名單,認為澳洲保育不力讓大堡礁多次發生白化事件。

國際能源署(IEA)發布最新重磅報告,概述了幾項在2050年前實現零碳排的建議,包括2025年起不應銷售家庭供暖用的石化燃料,汽油和柴油汽車的銷售也應在2035年前停止;施羅德投信表示,國際能源署確認了方向,顯示趨勢不可逆,投資人應順應此零碳排投資趨勢,以氣候變化策略基金布局。

編按:《日經》記專訪亞洲開發銀行(ADB)行長淺川雅嗣,以歐美為中心,「新冠疫情後」的經濟正在進入視野。曾經是世界增長中心的亞洲新興市場國家的前景如何?

全世界過去幾個月來已面臨從半導體、汽車零件甚至到運動褲等各種產品短缺的窘境,然而,短期內可能還無法解決。專家認為,就連在最佳情況下,都無法在未來一年內解決供應鏈受限局面,供應鏈緊俏的風險會延續至2022年,增添通膨壓力,並且考驗聯準會(Fed)繼續支撐經濟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