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供應鏈吃緊 恐延至明年

全世界過去幾個月來已面臨從半導體、汽車零件甚至到運動褲等各種產品短缺的窘境,然而,短期內可能還無法解決。專家認為,就連在最佳情況下,都無法在未來一年內解決供應鏈受限局面,供應鏈緊俏的風險會延續至2022年,增添通膨壓力,並且考驗聯準會(Fed)繼續支撐經濟的決心。

《工商時報》報導,上游原料供應受阻令許多企業面臨挑戰,從半導體到運動褲,幾乎所有商品都陷入缺貨困境。經濟學家與專家認為,供應鏈吃緊、勞工短缺、振興措施導致需求急增的情況至少持續到年底,甚至可能延長到明年。

產品供不應求令通膨壓力升溫,也讓聯準會(Fed)提振經濟復甦的決心備受考驗。Fed主席鮑爾上周表示:「結果發現,比起帶領供應返回正常水準,創造需求容易多了。」

到目前為止,美國供應鏈仍未見改善跡象,尤其是製造業。從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公布的5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顯示,新訂單和未完成訂單加速增長,但製造業生產和人力招募皆比前月趨緩。

4月製造業產出下滑0.1%,5月僅攀升0.9%。涵蓋礦業與電力的整體工業產出,比疫情前水準還低1.4%。

供應鏈大亂已是全球問題,這使工廠就算準備量產也難以發揮。近來中國深圳鹽田港塞港、馬來西亞與台灣疫情爆發,都導致海運延宕加劇,對原本就短缺的電腦晶片供應更是雪上加霜。

這是個全球性的問題。在台灣、馬來西亞,以及中國大陸一個繁忙的港口爆發新一波疫情,讓船運延誤問題加重。

國際金融協會(IIF)6月的報告指出,推高全世界貨物成本上升的供應鏈延誤問題可能會持續至2022年,使全球通膨問題加劇。只要供應一趕上消費者需求,企業仍必須補充耗盡的庫存。

即便供應趕上消費者需求,但企業也須補足先前耗盡的庫存。官方數據顯示,4月零售庫存計為銷售的比重降至1992年開始追蹤該數據以來最低。零售商手中的庫存價值約合一個月的銷售額。

眼見勞動力依舊短缺、海運延宕、商品價格大漲、消費者需求持續強勁,專家預料情況在短期內不會改善。傑富瑞首席經濟學家馬爾科斯卡(Aneta Markowska)認為,「就算是最好的情境下,12個月內都無法解決」,到了返校購物潮時還可能更嚴重,「9月以前產品嚴重供不應求的機率相當高」。

《聯合報》報導指出,Jefferies首席經濟學家瑪蔻絲卡表示,即使在最佳的情況下,也無法在12個月內解決供應鏈瓶頸,隨著家家戶戶為秋季的開學季進行採買,供應緊俏的情況很可能變得更糟。

相關新聞

業者喊冤,已委請美律師向CBP申訴、爭取撤銷  美國海關暨邊境保護局(CBP)24日宣布,對全球自行車龍頭巨大集團發出暫扣令,即日生效。...
 強烈颱風樺加沙雖未直撲花蓮,但外圍氣流帶來豪大雨,造成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23日午後溢堤,黑褐色洪水宛若海嘯般,...
 主計總處22日公布失業統計指出,8月失業率升至3.45%,創近12個月最高,而「工時不足就業者」12.1萬人也寫今年來新高,...
「重慶台灣周-兩岸訊息通訊合作發展研討會」於本(9)月 16 日舉行,中、台雙方皆表示,兩岸就「汽車產業」網聯化、電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