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活動介紹:
全球各國的人口結構變化與經濟發展快速,加上氣候變遷與土地資源有限,循環經濟議題被廣乏討論,循環經濟具有減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環(Recycle)三大操作原則(即3R原則),目的在於資源能被充份利用。然而資源僧多粥少的情況下,「糧食-能源-水資源的議題」,更是世界各國關注的研究重點之一。產業發展的生活的變遷,跨領域的合作為時代趨勢,過去往往只針對單一議題進行深度研究,...
編按:新冠疫情嚴重衝擊全球經濟,各國際經濟組織都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將呈現前所未見的負成長。東吳大學講座教授薛琦於《聯合報》撰文指出「後疫時期的財金困境」,針對紓困預算、金融情勢、財政赤字與利率困境提出見解。
當前的全球政治經濟態勢,正處於新舊秩序交替的黎明破曉時刻。舊的觀念、規範與體制,正出現運作失靈與不勝負荷的疲乏凋零跡象;新的思維、秩序與模式正處於激盪、探索與醞釀階段,尚未破繭而出。余紀忠文教基金會邀請三位大師政經對談,深入剖析國際趨勢、對台灣的影響、以及台灣的因應策略,為台灣尋求自主未來。
當我們活得很好的同時,這世界卻不如以往的好,警鐘在我們這一代響起時,別再讓問題留給下一代!
2020年王道永續指標,以以「貧富.病毒.貿易戰」為主題分別,從全球倫理、包容發展、環境均衡3大領域,評量全球97個國家/經濟體的永續發展現況,並邀請專家學者林祖嘉教授、鄭永年教授、劉兆漢院士、郭位院士及余範英女士共同進行研討,為全球未來找出方向。
編按:孚創雲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延鵬,於上月在工商時報撰文《於世界智慧財產日反思「專利一甲子的糾結與問題癥結」》,延續先前提及專利一甲子的糾結,周延鵬董事長針對亞洲國家和企業60年來的專利主要問題癥結,提出已驗證並執行中的專利新解方供各界參酌。
編按:4月26日為「世界智慧財產日」,孚創雲端公司董事長周延鵬於《工商時報》撰文,特別在世界智慧財產日前夕,針對專利經過一甲子的貿易戰,所衍生的錯綜複雜問題以及亞洲國家的癥結,美歐日也並沒有發展出優異的專利解方,提出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