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編者按: 針對福島5縣食品開放議題,引起社會關注,日台交流協會代表泉裕泰近期表示,維護國民食安是台灣政府的負責,是否開放福島食品,就按照國際與科學標準,他「等待著台灣自己的決心」,他也強調台灣開放福島食品進口和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沒有連結。

在網路搜尋「氣候」兩字,會發現「氣候變遷」及「氣候峰會(COP26)」已成為熱搜關鍵字。不論是政府、勞工、消費者及投資人決策都聚焦於去碳化行動,世界各地的立法者,也紛紛認同「稅收政策」將在影響民眾及企業對環境的衝擊上扮演決定性的角色。

民進黨強推大新竹合併升格,將地方制度法修正草案逕付二讀,引發朝野戰火。

香港北威國際集團董事總經理、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系兼任教授劉憶如於《聯合報》撰文指出,此次物價上漲主要源於「供應鏈瓶頸」,聯準會誤以為供應鏈的問題短期內就會解決,不認為貨幣政策須要有所因應。央行誤判情勢而遲遲不出手的狀況,令人對照聯想到的,是四十年前爆發的全球通膨。

編者按: 四大公投落幕,反萊豬議題未通過後,不少人都好奇接下來是不是要處理日本核食的問題。繼 22 日傳出政府已經開始研議解禁日本福島、茨城、櫪木、群馬、千葉等五縣的食品進口,引發外界對「核食將來台」的恐慌後,23 日經濟部長王美花與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赴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以「開放日本核食對我國加入CPTPP之影響與因應之策」為題,進行報告與備詢。

環保署加速「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草案修法,本周舉辦三場民間研商會,昨為最後一場,環團及法界要求納入「公民訴訟」條款,未來當政府怠惰不作為,民間才能有監督工具。環保署表示,將進一步思考如何具體落實,願意研商討論。

投資台灣三大方案新增廠商減碳排資格要件。

環保署預告修正「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為「氣候變遷因應法」,條文從34條擴增為57條,確定納入我國減碳長期目標為2050淨零碳排,將可對直接排放或間接排放源徵收碳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