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經濟日報》編譯彭博專欄作者伊爾艾朗文章指出,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上周的演說中,仍維持非常漸進與高度節制的「退場」態度。這正是金融市場最愛的結果,表示流動性高度寬鬆的期間將持續更久,將使資產價格更高,因而帶動美股及美債連袂走高。
編按:《紐約時報》外交專欄專欄作家湯馬斯•佛里曼撰文指出美國對華政策的隱憂,他提出二點反思,一是美國與中國的競爭或衝突是哪些方面,在崛起的大國和維持現狀的大國之間是不可避免的,明智的政策可以抑制什麼?二是中國絕不能再依賴美國的先進技術,令北京不惜一切代價自製,造就更具侵略性的中國,他並引述地緣政治諮詢公司創辦人建議思考的三個基本問題呼應。
編者按:日前媒體報導,習近平的深度革命,中國大陸從「嚴格監管」、「國企介入民企」到「共同富裕」政策,陸學者敢言提出預警,大陸國務院副總理劉鶴6日公開喊話,強調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現在沒有變,將來也不會變,必須大力支持,使其在穩增長、穩就業等發揮更大作用;人民日報也再次重申「三個沒有變」 穩定發展經濟。
《工商時報》報導,為避免營利事業或個人於低稅負國家或地區,透過境外公司保留海外關係企業所得盈餘不分配回台灣母公司,以遞延台灣納稅義務,台灣於2016年三讀通過受控外國企業(CFC)制度,以維護租稅公平。
編按:先前8月1日《工商時報》就曾披露台積電7奈米廠落腳高雄煉油廠舊址消息,台積電持續擴大在台投資,南下高雄設廠選擇有諸多考量因素,但不排除任何可能性。繼南科十八廠投資逾兆元打造五奈米及三奈米生產重鎮後,目前傳已選定中油高雄煉油廠五輕舊址,打造在台灣的另一生產重鎮。
編者按: 新冠病毒不斷變種,縱使歐美等國疫苗施打率皆達到預期,專家還是指出,未來病毒有可能出現更強的變異株,可能比Delta更為致命。而美國方面也開始施打第三針的計畫,白宮首席醫療顧問佛奇(Anthony Fauci)本月5號聲明,美國可能自9月20日(周一)起,開始施打輝瑞疫苗的加強針,但莫德納疫苗加強針計畫可能延遲。
編按: 隨著各國疫苗接種率提升、經濟活動步入常軌,主要央行的擴表增幅開始趨緩,預示著全球經濟快速擴張或許即將結束。中央銀行副總裁陳南光近日透過台灣銀行家雜誌9月號發表「消失的通膨」,強調抑制通膨的長期結構性因素已鬆動,5大警訊恐誘發通膨上揚。陳南光的發文也為央行本月23日理監事會的貨幣政策釋出指引。
綜合媒體報導,美8月最新就業報告顯示就業成長減弱之際,又逢物價及勞工薪資卻持續飆高,令外界擔憂美國陷入停滯性通膨(stagflation),讓聯準會購債計畫退場時機生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