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聯準會(Fed)2日(周三)發布最新褐皮書報告,企業面臨製造原料成本上揚的情況,還須支付更高的薪資和獎金吸引員工返回職場。有鑑於人事和製造成本大增,通膨壓力加速升溫,促使企業紛紛漲價因應。

美聯儲宣布,將逐步出售去年疫情期間為提振市場和降低企業借貸成本而緊急購入的公司債券和ETF。

綜合媒體報導,香港警方上月以新冠疫情為由,拒絶批准支聯會6月4日在維園舉辦年度燭光晚會。並再三呼籲市民,不要參與「任何未經批准集結」,海外港人誓言延續傳統。支聯會表明今年在6月4日當天不會組織任何「六四」相關活動,但呼籲市民「自發悼念」。

行政院會3日拍板紓困4.0特別預算案,歲出編列2,600億元,全數以舉借債務支應,其中防治經費734億元,紓困經費1,866億元。個人紓困經費高達1,018億元,總計有730萬人次受惠,較去年擴增330萬人次;去年有資料、合乎資格的個人,4日直接入帳。

全國升三級十六天,指揮中心今宣布新增364名本土案例,指揮官陳時中表示,20歲到39歲染疫比例增加,呼籲端午連假「不要返鄉」。中研院兼任研究員何美鄉今於臉書發文呼籲「看守長者,看守我們的勞動力」,籲政府對於企業快篩的規定應該要更加寬鬆,政府現在別再去花精力安置「無症狀感染者」,未來無症狀感染者會愈來愈多,快篩要成為最普遍的篩檢措施。

台灣自五月中旬爆發第二波新冠疫情,至今已有數千人確診。也因為疫情嚴峻,新冠疫苗在從乏人問津變一劑難求 。目前,政府下訂的疫苗數量多少,何時抵達等相關信息缺位, 民眾質疑聲不斷。為了阻止疫情蔓延,自上周起,台灣許多民間團體, 私人企業和政治人物加入全球疫苗採購行動, 讓更多疫苗盡早來到台灣。然而, 政府起初反應冷淡, 疫苗是「戰略物資」外界協助購滿仍須嚴格審核把關,引起反對黨及若干輿論質疑。

指揮中心本月2日宣布,因應未來新冠肺炎疫苗陸續運抵台灣,將擬定推動疫苗大規模接種作業,擴大包含社區接種站、大型接種站,及千人以上企業、機構可外展接種服務等疫苗接種措施;目標六至八月所有據點每週可接種一百萬劑。那到底目前疫苗採購情形為何?你我是否是公費接種的對象?我們將持續追蹤與整理相關訊息。

編按:綜合媒體報導,行政院公布紓困4.0完整內容預算總規模達2600億元,今(4)日就可開始「開倉濟眾」;包含對疫苗與藥品臨床試驗、採購及檢驗經費,以及補貼部分,最主要包含自營作業者與無一定雇主勞工紓困補貼、艱困企業營運資金與員工薪資補貼、孩童家庭防疫補貼等,期待這波紓困能熬得過疫苗施打普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