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這是「面對公與義──台灣的社會發展與變遷」研討會場景。二十幾年前,余英時、林毓生、金耀基、胡佛、葉啟政等十九位海內外知識菁英,曾經在宜蘭棲蘭山莊討論近代中國的變遷與發展。此次「棲蘭會談」變成了「草山論劍」,大家一起在陽明山中國麗緻飯店「閉關」,逼自己面對問題。

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陳添枝,分析自一九九0年代以來,有兩項重大的發展趨勢,對全球產業分工造成深遠的影響:第一是全球化,第二是區域整合。並認為在全球競爭下,台灣唯有改變代工的營運模式,放棄成本競爭的老路,走上自我品牌的營運模式,追求價值的創造,才可能為經濟開創新局。

臺灣大學法律系教授葉俊榮,所看到的全球化現象是兩種跨界的流動,一種是有形的,一種是無形的。前者如人、資金、物品、資訊及產業的跨越國界,快速旦大量流動。後者則如全球治理之下所造成之政府角色的無形流動,最值得注意的是在政府組織、程序、人員等面向上,公領域與私領域之間的交錯匯流,私部門頻繁地分擔原本屬於政府的角色,甚至參與決策程序。

考試院院長黃榮村認為, 在全球化下辦教育,必須有上位計畫,方能提綱擎領,做好教育資源與人才培育政策的配搭工作,並且借鑒他國高教發展以鞭策自己是否立下國家高等人才培育的遠景,看向明天或日趨慵懶、習於慣性、沒有競爭心。

全球化下,對人才的競爭更為明顯,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曾志朗表示,讓我們的孩子有能力與世界上其他人競爭,教育投資是絕對必要的;教育藍圖的規劃必須長遠,不能中斷、停止。

他說,台灣近年也出現「M型社會」現象,貧富差距加大,中產階級萎縮,學生發展也呈現兩極化;要改變貧富差距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做到教育資源分配的公與義。

中國醫藥大學校長黃榮村表示,教育分配不公平的現象在政府努力下雖有趨緩,在「量」上面沒有問題...

“唯有透過不斷討論的民主程序,才能激發並結合更多力量”。
… … 我們強調分享,一方面呼籲人們重視專業倫理、弱勢權益、資源的落差分配、家庭與社會失序,另一方面則要努力豐富藝術人文的素養,造就自我完成的生涯規劃。

“真正的戰爭,只存在於保守與開明之間,但這卻是文明與進步的必然過程”。
“那和平是什麼?和平就是理性、成熟,不採取激烈的手段以求達到目的”。
因為抱持著這樣的信念,...

舉個例子吧!立法政策上常面臨一些數字或數量的選擇問題。假設犯罪所得是一萬元,但是被抓到的懲罰是一千元,那懲罰的效果一定不彰顯。但是,如果處罰也是一萬元呢,還是不行,因為每十個只有一個被抓到,因此較好的做法是處罰十萬元。這背後所要處理的是適當嚇阻(optimal deterrence)的問題。又假設撞死人所必須賠的錢,低於撞至重傷所必須賠的錢,那麼司機在撞倒人後,便有乾脆撞死的誘因。又如果,法律規定擄人勒索,不論是否撕票,一律處死刑,...

時報文教基金會主辦的「面對公與義」已是第五場的大型研討會了。跨越二十一世紀之初,面對國家永續發展,我們辦了第一場「邁向公與義研討會」;面對政黨競爭、紛爭不斷,政策方向推動無力時,我們舉辦第二場「再造公與義的社會與理性空間研討會」;面對社會的差距不斷增加,我們舉辦了第三場研討會「建構宏觀包容分享的社會」。三次研討會皆屬綜合性公共議題,去年初基金會籌畫稅制研討會,深究社會上稅制不公現象層出不窮之因果。

今年二月中,基金會許董事、朱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