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經濟日報》社論指出,紓困與振興是目的不同的兩回事,既然要談振興,就不宜與紓困混為一談。疫情的管制措施已使政府投注不少資源來對各界紓困,其實是短期應急不得不然。事實上,振興才是最好的紓困措施,使產業恢復活力、適度轉型,同時避免依賴心理的養成,是振興五倍券必須把持住的目標。

《經濟日報》社論指出,諸多徵兆都已顯示,這一波物價上漲壓力不容小覷,政府必須嚴防短期間的物價失控,以及接下來後疫情時代的通膨逆襲。

全台設有14個酸雨觀測站,環保署最新調查揭露,去年中壢降雨酸鹼度pH平均值僅4.96,是全台唯一達到pH平均值5.0以下酸雨標準的測站,酸度幾乎直逼「番茄汁」,酸雨發生率更高達六成三,自2018年起連續三年蟬聯「全台最酸的天空」。

0806水災南部降下莫拉克風災以來最大雨量,讓荖濃溪暴漲也造成許多災情。

立法院新會期即將於9月開議,本會期屬於預算會期,根據民進黨立法院黨團規劃,本會期開議後,將優先審查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國營事業預算、紓困5.0,中選會委員同意權及特別預算與特別條例等案。

美軍正聯合英、澳、日本部隊,在印太地區舉行40年來最大規模軍演,海岸防衛隊4500噸傳奇級海巡艦「穆洛號」8日已從加州母港阿米達抵達西太平洋,將部署在西太平洋數月,此次任務旨在支援負責監督該地區軍事行動的美國印太司令部。

《工商時報》社論指出,企業在後疫情時代,企業不應該的作為有:過度財務槓桿的作為;盲目裁員、停止投資;千萬不要原地踏步。而企業應該有作為:持續的變革創新;加強跨域的合作;透過折扣、補貼、共同研發、共同環保,鎖住客戶及合作夥伴;加速數位轉型迎接數位時代。

極端氣候全球發威,科技部、中研院等學研單位日前發布台灣氣候變遷報告指出,台灣近50年、近30年增溫有加速的趨勢,夏季長度增加到約120到150天,近年來,冬季更縮短至約20到40天。對此,藍委鄭正鈐表示,綠能缺口還要用火補?暖化加劇只會讓人民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