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世新大學客座教授王健壯撰文強調,為了防疫,民主可以部份暫停,但四權一體的集體失能,無助於民主防疫,卻有害於憲政民主;病毒要監控,對權力亦然。

通膨時代來臨,又面對節節高升的能源成本,小市民們有苦難言。在因通膨與升息壓力下,萬物皆漲,不僅房租漲、食品漲、生活用品漲,唯有薪水不漲。近日因在能源成本持續提高下,電費也拍板漲價,預計於今日下午拍定漲價版本。在此情況下難保物價不會再漲,面對能源的規劃,不能僅是紙上談兵,什麼樣的方案能降低市民與日俱增的負擔也是一大重點,下面為基金會對於近期電價上漲所整理的相關報導。

電價喊漲,工總理事長苗豐強直言,如果只調漲用電大戶電價,對傳統產業營運來說,儼如雪上加霜,並不公平,也會與政府鼓勵台商回台投資政策相互矛盾,增加經濟衰退風險。

經濟部27日將召開電價審議委員會,據悉,台電提出平均漲幅5%、8%、8%以上三種腹案供審議委員會討論。

《經濟日報》社論指出, 以目前兩岸的氛圍,ECFA當然不可能深化擴大,但至少應掌握現有的貿易利基。政府因應措施如果還是一成不變,繼續停留在鼓勵國內消費,提供出口補貼,治標而不治本的格局;不但損害台灣產業的利益,更達不到分散出口的目標。

台灣屬多雨多山的地理環境,河川小水力發電是可充分發揮的再生能源發展的重要場域。早在二十世紀初期台灣就開始在河川建置水力發電設施。

台灣經濟動能面臨全球接連利空衝擊,台灣綜合研究院23日公布調整2022年台灣經濟成長率估值為3.8%,較去年底估測的4.05%,下修0.25個百分點。台灣綜合研究院長吳再益表示,全世界都有嚴重的經濟衰退危機,台灣絕對躲不掉,大宗物資上漲導致輸入性通膨壓力大增,帶動國內物價走升,也讓出口陷入較高的不確定性,整體經濟遠不如去年底預測的樂觀。

俄烏戰爭2022年2月開戰以來已近四個月,戰事膠著,我國金融業資金也大撤退。金管會統計至2022年5月底,我國銀行、保險、證券期貨業、國人持有基金對俄羅斯曝險金額達1,230.26億元,雖然仍破千億元,但較2月底時已減少了401.6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