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針對俄烏戰爭,中國外交部長秦剛今日表示,中國敦促世界停止將烏克蘭與台灣相提並論,停止鼓噪「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這是北京與俄羅斯保持距離,並將自己描繪成和平中立力量的努力的一部分。

經濟民族主義和干預主義的轉變將對世界經濟產生什麼影響?(IMF)最近的一份討論報告《地緣經濟碎片化與多邊主義的未來》,指出目前的情況來看,深度解體似乎不太可能,而且解體程度越深,代價就越大;技術脫鉤將是代價最大的,尤其是對新興國家和低收入國家而言,還有不可避免的地緣政治成本。

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率團訪陸,20日國民黨開記者會發表成果,他表示這次受到重視理由之一,是因為國共都不想要有戰爭;雙方並無談及二○二四選舉議題。他在與陸方高層會面中,也都有就當前兩岸緊張情勢,向陸方表達台灣人民的心聲。

美國經濟體系內許多非可貿易部門面臨勞動供給吃緊與氣候變遷、地緣衝突所產生日益加增的經濟震撼,如不改善,不僅生產力無法提升,未來甚至出現高度不平均的成長模式,使許多人享受不到經濟成長帶來的福祉。政府應該將投資與獎勵措施相結合, 以扭轉生產力的不利趨勢,採取干預措施以提高生產力。

美國總統拜登20日在俄烏戰爭一週年前,閃電訪問烏克蘭首都基輔。美此舉除被視為向明天發表國會演說的俄國總統普丁傳遞強烈訊息外,拜登也宣布將提供價值5億美元(約新台幣152億)援助。紐約時報分析,拜登與俄羅斯總統普丁對抗日趨激烈,兩人本週演說預計呈現截然不同的世界觀,重現美蘇冷戰氛圍。

根據最新公布數據, 氣候變遷 引發極端氣候的情況與日俱增,在全世界面對氣候變遷最脆弱的地區當中,中國和 美國 的主要工業與經濟重鎮赫然在列。前十名當中,中國占據第1到9名。

蔡總統今(20)日接見「八大工商團體理事長」時表示,政府推動產業及中小企業升級轉型計畫,不只要協助企業穩定經營、留住人力,也提供具體策略及專案貸款來支持產業進步。盼做企業最好的靠山,讓中小企業長久經營發展。

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第二次實體談判會議甫於1月落幕。近期傳出進度良好,台美有望在上半年提早簽署BTA,從有共識的5項議題陸續擴張至12項。學者20日指出,雖然政治意涵大於經濟意涵,但也是對台美經貿友好關係的實質保障,越早簽訂越好,因為接下來雙方都將面臨選舉,恐橫生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