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最高氣候官員:COP26峰會 攸關全球安全

聯合國最高氣候官員、氣候公約執行秘書艾斯皮諾薩,23日受訪時坦言,世界各國在即將到來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次締約方會議(COP26)峰會中,若無法有效解決溫室氣體排放問題,恐衝擊國際環境,導致新一波移民危機與糧食短缺,甚至破壞全球安全與穩定。

連鎖反應 衝擊現存秩序

一向態度相對保守的艾斯皮諾薩,罕見發出強烈警告,指即將於11月1日在蘇格蘭格拉斯哥展開的COP26峰會,已不只是單純環境議題峰會,事關各國穩定安全,乃至於人類建構的整個生活體系秩序。

她強調,近年來因各種原因出現大量的難民流動,倘若氣候變遷擴大,將造成糧食與水資源減少,產生更多人道危機,導致難民人口進一步攀升,同時對國際局勢與地緣政治產生連鎖反應,恐怖組織、暴力集團乃至於各種不穩定因素,都會衝擊人類建立的現存秩序。

延後1年 讓減排計畫更加困難

COP26之所以重要,是因為2015年巴黎氣候協議規定,各國每5年需自行提交相關減排計畫與實現成效,盼減緩氣候變遷。COP26原訂2020年11月舉辦,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被迫延後1年舉辦,但許多國家至今仍未提出減排計畫更新,專家憂心,這1年的間隔只讓溫室氣體排放量持續增加,讓國際社會控制氣溫增加的計畫更加遙不可及。

此外,巴黎協議並未詳細規定的「碳交易」等細節,也擬於這次峰會討論。艾斯皮諾薩表示,這是人類史上面臨的最大生死存亡挑戰,各國恐難有其他選擇,需要共同參與。

UN最高氣候官員艾斯皮諾薩憂心,倘若本屆COP26未達預期目標,人類建立的現存秩序恐在氣候變遷衝擊下崩潰。(達志影像/美聯社資料照片)

難民因各種原因流離失所,氣候變遷恐加劇此情況,並且引發更多不穩定與暴力衝突。圖為試圖跨越美墨界河的海地難民。 (達志影像/美聯社資料照片)

相關新聞

台灣外匯存底衝破6千億美元 中央銀行7日公布9月外匯存底餘額,單月增加55.13億美元,結束連二月下滑,更一舉衝破6,000億美元大關,...
今年諾貝爾醫學獎由美日3學者共享殊榮,他們發現調節性T細胞與關鍵基因Foxp3,這套「煞車」系統為自體免疫疾病、...
「 川普 政府的抗中派在失勢中」是今年七月廿日 紐約時報 的標題。原因是「川普在追求一個更為強勢的北京」。
在10月4日召開的記者會上,日本自民黨新任總裁高市早苗明確了「積極財政」政策方向。除了儘早降低汽油稅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