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層地下水行不行 缺水救援立奇功

全球氣候異常下,2021年初臺灣本土遭逢嚴重乾旱,不僅全臺水情吃緊,連高科技產業重鎮新竹科學園區也面臨用水供應斷層的窘境。

為因應此一特殊枯旱期,政府與民間多方尋求開發緊急水源,缺水較嚴重的臺中 24 小時鑿井,抗旱井從 25 口增加到88口,鯉魚潭水庫周邊也加速開鑿了3口較深的水井。然而因水情嚴峻,苗栗、臺中及北彰化部分地區,供五停二的措施前後仍長達2個月之久。另一方面,新竹除緊急在南寮設置兩套臨時海水淡化機組外,在評估竹科地質條件不適合鑿井後,為確保竹科供水無虞,竹科管理局並準備改在竹北生醫園區鑿井作為備援用水,隨著水情吃緊,政府相關單位雖要求竹科園區節水率從15%提升到17%。竹科管理局仍表示,縱使節水率提高到17%,水量估計不足近5千噸。

就在水庫水量持續下探,民眾苦候甘霖之際,終於進入6月之後,幾波梅雨鋒面及西南氣流接連為臺灣帶來豐沛雨量舒緩水情,史上最長限水解除,水情燈號轉綠,也讓這波臺灣百年大旱總算告一段落。

回顧此次旱災,當鑿井與海水淡化,甚至多次的祈雨儀式,都無法適時緩和缺水壓力下,不禁令我們想問,像這次如此緊急且特殊性的大規模缺水,還有什麼更好的應變機制可以作為緊急供水呢?

淺層地下水奇兵立功

在新聞媒體大肆報導鑿井、興建再生水廠與啟用海水淡化機組等大型方案時,在較不為人所矚目的報導一隅,如果您留心觀察,其實還有臺中建築工地取水的實際應用案例存在。報導指出,臺中自十多處在建工程大建案工地進行淺層抽取地下水,經簡單過濾及消毒後,併入於自來水供水系統,一天就可取10多萬噸,相當於全臺中一天7%的用水量!此外,臺南建案淺層水經檢測,亦符合飲用水水質標準,經淨水處理後,每日供應350噸注入自來水管線。

地下水為地面水源不足之短期救命用水源,目前全球包含美國、澳洲等大國同樣都將地下水定位為抗旱時期之備援用水;臺中地區所鑿設的88口抗旱水井,於鑿設點位評估過程,皆邀集地質、水質、地下水有關機關、專家等經多次討論會議及現勘以取得共識結果,除詳細評估與現地調查外,抽水量亦依據含水層條件與試驗結果嚴謹推估,以避免對環境產生影響。

但是鑿井深度越深,不僅鑿井的單價高,抽水所耗能量也越高。鑿井是不得已手段,無助於終結水資源問題,民眾擔心當年西南沿海地區沉陷夢魘重演,另一方面學界觀點不一,有人認為地層會不會下陷取決於地層構造與地下水位高度,造成地層下陷通常成因於黏土層孔隙發生壓密現象繼而沉陷,砂土層或礫石層本身不會壓密,故鑿井時只要慎選地點,避開黏土層壓密現象就沒有地層下陷之虞。

守護臺灣環境與資源,以新思維開闢新水源

事實上淺層水有很大的市場,從10 m ~ 20 m的淺層開鑿水源,除了不須過高壓抽水,能節約能源之外,也沒有地層下陷的問題。但是相較於深層水源來自中央山脈扇頂的補注,水質一般較純淨,為自來水事業單位主要的地下水源;中層地下水較多用在農漁業及工業用水;淺層水則因水質差容易受污染,以往均未作為水資源加以利用。但此次建築工地地下水缺水救援的成功案例,不僅是負責水資源調配的水利署及臺灣自來水公司群策群力,充分發揮團隊精神,才能達成救援供水的使命外。

環保署長期針對淺層地下水堅持做好監測工作,設置455口地下水區域性監測井,定期監測地下水背景品質並完成必要的土壤復育及地下水整治工作,使得淺層地下水水質得於保障。根據100年至109年間地下水水質低於地下水污染監測標準比率之變化,顯示近十年地下水背景品質多為穩定狀態,促使各地的淺層地下水隨時可作為乾旱缺水期間的救援水源,實為幕後最大功臣。

相關新聞

準總統賴清德將在520就任,外界關注賴政府的能源政策是否可能調整。對此,前行政院政務委員 郭耀煌 提出6大觀察,...
 據了解,準卓內閣已積極擘劃新政,由準副閣揆鄭麗君操刀,在520上任後,對外揭示行動AI內閣的新政主軸方向,這將是賴政府「百日新政」...
520總統就職將近,國內輿論關注於新總統上任後,對中國大陸關係是否能夠穩定,陸客觀光能否回春等兩岸議題,然而卻少人討論,...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將在新內閣就任後,轉戰產業界,接棒台灣金董事長沈榮津的位置成為新董座,這也是新內閣公股銀行人事安排第一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