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護環境永續 「亞洲貓科大復興」原創紀錄片首映

白心儀原為東森【台灣1001個故事】主持人,後來轉戰三立,仍致力於生態紀錄。這次耗時兩年時間,走訪印度、日本等國家追尋亞洲貓科動物,實踐COP15,科學家提出「Wild cats can help」理想;關心氣候變遷與人文保育的你,或許可以一同放慢腳步,一起看白主播與其團隊,如何追蹤亞洲貓科動物的危機與生命力。

三立紀錄片《亞洲貓科大復興》今(8╱8)在台北市立動物園舉辦首映會,副總統蕭美琴、印度台北協會會長葉達夫、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村本千晶部長、文化部徐宜君次長及三立集團總經理高明慧皆出席,紀錄片製作暨主持人白心儀表示這是她和團隊累積超過7年拍攝生態節目的經驗,以類同Discovery的規格所拍攝製作而成,「我覺得敘事的方式,比以前更成熟、視野更寬」。

紀錄片「亞洲貓科大復興」,包含三大主題「印度老虎X2計畫、台灣的雲豹與石虎、日本對馬山貓的重生」,走訪印度、日本、馬來西亞、英國等地,探究亞洲貓科的現在與未來。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COP15,科學家提出「Wild cats can help」,意即野生貓科動物能幫助恢復生物多樣性,目前統計全球有40種貓科動物,遍布在地球百分之74的陸地,而其中亞洲是地球上貓科動物種類最豐富的地區。

「Wild Cats Can Help, You Can Help!」是《亞洲貓科大復興》紀錄片要傳達的重要精神,本片創造了四個第一,包括「第一個獲得印度官方許可進入印度老虎保育區的台灣媒體,第一個與英國牛津大學合作雲豹再引入計畫的亞洲媒體,第一個深入對馬島追蹤日本山貓的台灣團隊,以及第一個揭密台灣貓羅溪石虎生態的紀錄片團隊」。紀錄片製作暨主持人白心儀表示,這是她和團隊累積超過七年拍攝生態節目的經驗,突破電視新聞及專題採訪製作方式,以類同Discovery的規格,所拍攝製作而成。

目前國際重要媒體包括BBC、 Discovery,也都積極製作貓科紀錄片,這次最珍貴的過程,是拍攝時親眼見到老虎出現在眼前一公尺處,白心儀說「當時興奮超越了害怕,攝影很怕老虎衝向我們」,就因為近距離,甚至捕捉到老虎正在獵食猴子的稀有珍貴畫面,白心儀說「連外媒都羨慕我們團隊這次的拍攝成果,覺得每個鏡頭的等待都很有價值」,白心儀也表示在台灣很多人拍石虎,這一次團隊突破框架,從貓羅溪看台灣石虎的生態變遷,這是空前的突破也增加很多拍攝的難度。

 

  • 撥出時間:

8/17(六)、8/24(六)、8/31(六) 上午11點 三立都會台30台

8/17(六)、8/24(六)、8/31(六) 晚上8點 三立新聞台54台

 

相關新聞

總統府31日(周四)將舉行第5次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將聚焦討論 內政部主責淨零建築推動策略,第一階段由公有新建物帶頭,...
嘉義 沿海 滯洪池 光電案場仍有12.5萬片 光電板 待清運,環境部長彭啓明昨下通牒8月1日前須清完,否則每一個案場將重罰300萬元,...
為避免碳洩漏,台灣正規劃台版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環境部長彭啓明昨(24)日表示,今年研議產品碳排放量與試申報制度,...
經濟部 長郭智輝卻表示,這次風災造成光電受損容量,僅佔全國總設置容量的0.4%,損失甚微。這個說法明顯是為了民進黨的錯誤政策而粉飾太平,...